正文复制
在2025年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事关民生福祉和城市长远发展。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绘就蓝图,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这一深刻论述为我们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城市更新绝非简单推倒重建,而是对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发展模式的系统性重构与优化升级。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强化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确保城市更新工作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成效显著。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空间布局体系
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功能与结构的骨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整体效能与可持续性。优化空间布局体系是城市更新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促进城乡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明确更新目标、重点区域、时序安排和政策措施。要注重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推动中心城区、*新区、*县城联动发展,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功能互补的城市空间格局。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将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保护要求纳入规划管理,杜绝大拆大建,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特色城市风貌。要通过精准规划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
(二)完善法规政策,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健全的法规政策是城市更新工作规范有序推进的根本保障。必须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更新政策法规体系,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实法治支撑。要立足本市实际,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出台《*市城市更新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明确更新主体、权利义务、程序规范、资金筹措、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要完善土地支持政策,探索创新土地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多元化供地方式,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要健全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城市更新。要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建立城市更新项目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提高审批效率。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培训指导,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发挥实效,营造有利于城市更新的良好政策环境。
(三)坚持民生优先,夯实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城市更新全过程,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城市宜居水平。要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需求,优先配建养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场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要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布局,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结合城市更新,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老旧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要完善城市交通系统,优化路网结构,加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发展绿色交通,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要通过城市更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注重生态宜居,筑牢绿色本底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要严格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保护修复河湖、湿地、山体等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高标准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街心绿地、绿色步道,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材应用,推动建筑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完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鼓励绿色出行,营造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要通过城市更新,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享有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二、立柱架梁,以重点突破带动城市品质实现整体性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