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专题X课:坚持X建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X建引领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X的领导、加强X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X建和业务深度融合,X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ZZ基础,是我们X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推动国有企业X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国有企业X建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意义重大,必须以高质量X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推动国有企业X建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这是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X的建设的本质要求。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X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深刻回答了国有企业要不要、国有企业要不要加强X的建设、怎样加强X的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国有企业要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作为国有企业X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X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X的领导就落实到哪里,进一步把X的ZZ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确保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始终牢牢掌握在我们X和人民的手中。
(二)这是新时代提高国有企业X建工作质量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X建工作的核心是加强X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衡量国有企业X建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国有企业能否成为我们X和国家最可信赖的“六个力量”,能否坚决贯彻执行X中央决策部署,能否充分发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力军作用。网公司孟振平X组书记、董事长多次强调,要把X建作为“利润”而不是“成本”,如果一个企业的“融合”问题解决得不好,就不能说这个企业X的建设质量是好的。新形势下,只有牢固树立深度融合理念,将X建工作深度融入业务工作,做到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实现在融合发展中相互促进,才能使X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让X建工作更有质量、更具价值。
(三)这是新时代引领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有企业X的建设主要功能是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中国共产X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从制度层面明确要坚持X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X组织工作成效。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新起点,公司作为全省重要的能源骨干企业,肩负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重大使命,必须坚持以高质量X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二、正视差距,准确把握当前推进公司X建业务深度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合统筹做不够。基层X委习惯于“老一套”,在谋划深度融合顶层设计时,缺少对深度融合工作的全局考量和深层思考,停留于表面的一般性部署较多,针对性的融合指导较少。在推动深度融合全面实施时,没有明确统一的深度融合推进路径,满足于“当一传”,融合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成型成势。在指挥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时,没有充分调动业务部门深度融合的主动性,造成X建部门常陷于“一头对多头”的困境,专业领域的融合节奏总是“慢一拍”。
(二)融合责任理不清。X建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各层级对深度融合存在理解“片面化”、责任“模糊化”的问题。在领导层,基层X委未能有效建立“X委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协同抓、各X支部书记具体抓”的责任体系,“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时有发生。在管理层,深度融合业务部门该做什么、X建部门该做什么的责任不清晰。在执行层,作为“神经末梢”的X支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发挥X支部战斗堡垒和X员先锋模范作用是自己的第一职责,主动想融、积极促融、全力践融的“责任田”耕得还不够深。
(三)融合重点抓不准。基层X组织对X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点理解不深不透,没有很好地坚持问题导向和价值导向,将生产经营的难点作为X建工作的重点,在融合进程中出现了偏差。有的走入了“X务融合”的误区,简单地以X务代替了X建。有的走入了“形式融合”的雷区,沉浸于面上融合。有的走入了“生硬融合”的盲区,为了融合而融合,事倍功半,找不准生产经营的痛点难点,摸不清群众实际需求的热点堵点,抓不住X建工作凝聚群众、推动发展的突破口,无论X建作用发挥,还是生产经营成效都大打折扣。
(四)融合能力跟不上。基层X员干部融合能力主要划分为想融合、会融合、善融合三个阶段。处于第一阶段“想融合”的人居多,但是对深度融合的认识了解不深,始终找不到过河的“桥”和“船”。处于第二阶段“会融合”的人较少,既熟悉业务工作,也对X建工作有基本的了解,但习惯沿用传统的“三板斧”。处于第三阶段“善融合”的人极少数,善于运用X建的方式方法带队伍,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队伍人心齐、干劲足、管理优、业绩好,价值X建得到充分彰显。
(五)融合载体用不好。X建载体作为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运用中的针对性、实操性、吸引力还需提升。有的基层X组织“只看有没有,不看合不合”,都普遍建立了X员示范岗、X员责任区等,没有做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有的基层X组织“只管建没建好,不管会不会用”,融合载体没法形成1+1>2的聚合效应。有的基层X组织“只重过程规不规范,不重结果见不见效”,偏离了X建载体的融合之意。
(六)融合评价考不精。基层X组织深度融合评价还比较笼统,没有科学、具体、准确地反映深度融合成效。比如,“传统规范型”考核偏重于X建工作规范化考核,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关键比拼的还是X建工作规范化的高低程度;“简单替代型”考核偏重于X组织和X员作用发挥考核,简单地以经营业绩结果替代深度融合考核;“封闭单向型”考核偏重于对X组织和X员单方面了解情况考核,考核时容易忽视对群众口碑的现场访谈,缺少了最重要的评价环节。
三、聚焦重点,推动公司X建业务深度融合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按照“X委抓总,X建部门主建,业务部门主融,支部主战”的思路,构建“一总三主”深度融合体系。其中,“X委抓总”为“驾驶舱”,始终牢牢把住深度融合方向;“X建部门主建”为“机身”,通过搭建5个机制构建牢固框架,为深度融合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业务部门主融”和“支部主战”为“两翼”,“四个嵌入”和“区岗队”分别为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