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日报/2025 年/6 月/10 日/第 019 版X建
上海市委X校(上海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公龙——
讲出真理的甘甜味
本报记者 赵成 曹玲娟
“ X校教学要有 5 层境界:第一层是品德,弘扬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之后依次是信息、知识、思考、方法。”,会员享受50 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 一堂高品质理论课,结尾应该收在科学方法,对当下现实有指导性。”
…………
近日,在一堂面向上海X校(行政学院)系统青年教师的教学竞赛培训班上,上海市委X校(上海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公龙将 20 多年来讲授理论课的经验与心得娓娓道来。
“ 对我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信仰,也是方法。” 王公龙说。
因为是信仰,所以“ 确信自己所做的是正确的事,有一种价值感”;因为是方法,所以“ 能够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把握自己的人生,有一种确定感”。
从事X校教学 27 年,王公龙一直孜孜以求的,就是把这份真理的甘甜味,让前来听课的干部学员领悟到,让更多人感受到。
“ 做有信仰的人,讲课才有人信”
时隔多年,王公龙仍对刚上讲台时的忐忑记忆犹新。
“ 最怕学员提问,一提问就紧张,那种场景有时甚至会出现在梦中。” 那时候,王公龙讲《共产X宣言》 ,学员评分并不理想。
怎么办?研读原著。 “ 必须把《共产X宣言》放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大厦中去定位、去理解。” 王公龙用一个“ 啃” 字形容学习过程——马克思主义的殿堂巍峨高耸,面对着一本本“ 大部头”,只有下笨功夫才能窥其堂奥。“ 看一遍不行就多看几遍,读一本不通就多读几本,学一次不够就多学几次”,啃着啃着,就渐渐品出了兴趣,增强了信心,信仰也愈发坚定。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过程,王公龙用一句话概括:“ 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先是广泛而系统地阅读,从 1841 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到恩格斯晚年著作,从毛泽东思想到新时代X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从世界史、欧洲史到俄国史、中国史⋯⋯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打牢思想根基。
王公龙从《共产X宣言》中归纳出 3 个重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两个不可避免” 和“ 两个自由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员的困惑和疑问整理成 27 个问题,不断完善解答;又将 27个问题凝练成 10 组问题,精心组织解答,出版《共产X人的必修课——〈共产X宣言〉十问》。
从“ 一提问就紧张” 到“ 很难再被问倒”,这一转变源于学问的积累,更源于坚定的信仰。“ 搞理论研究和教学,首先自己得深信不疑,不信就研究不好,也讲不好。而信的前提,是
对马克思主义系统深入的学习。” 王公龙说。
“ 站在讲台上,你一开口,别人就知道你是否真信。” 20 多年来讲授经典理论课的经验让王公龙清楚,带着感情讲,带着信仰讲,和一般性的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完全不同, “ 做有信仰的人,讲课才有人信,才能把‘ 有意义’ 的道理讲得‘ 有意思’ ”。
这些年来,教学科研、学术会议、事务性工作,把王公龙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但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他从来没有丢下,一有空就捧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这对他来说,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更是人生修养的必需。
第 1 页 共 3 页

X校姓X,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是主责主业。王公龙的课学员们评价很高,其中一名学
员的评价让王公龙印象最为深刻:“ 这不愧是X校老师讲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