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政协报/2025 年/7 月/11 日/第 010 版民生· 权益
共赴“ 暖阳之约”
——委员“ 解码” 残疾人就业良方
本报记者 郭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稳定就业是广大残疾人的迫切愿望。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O25—2027 年)》,从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招录,到企业助残招聘、促进自主创业等多维度发力,为残疾人就业织就了一场“ 暖阳之约”。目前残疾人就业还面临哪些难题?行动方案如何落地实施?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长期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共同为残疾人就业的美好未来建言。,会员享受50万 +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 我们需要更多平等的就业机会”
盛夏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嫩江两岸的绿意漫过堤岸,将建华区的居民楼群染得生机盎然。一家半地下皮具店里,孙国峰敲打皮革的声响格外清亮,引人注目。
这家不足 20 平方米的小店里,玻璃门上贴着“ 铭匠皮具店” 的牌子,门内的孙国峰坐在特制的矮凳上,后背靠着厚厚的棉垫。
只见他左手按住一块棕色头层皮,右手持锥子稳稳扎下,银针穿过孔洞时带起细屑,像撒下一把碎金。很快,孙国峰抬起头对边上的大婶微笑地说:“ 张婶早!您订的皮腰带做好了,试试松紧?”
相熟的街坊邻里都知道,这位肢体二级残疾的皮匠,灵活的双手背后,是 10 多年的“ 苦磨”。刚创业时,孙国峰在路边摆地摊,一张木板当工作台,刮风下雨就裹着塑料布继续缝补,“ 那时候最怕交房租,400 块钱能顶我大半个月的伙食费。”
2016 年,转机悄然降临。在当地残联的帮扶下,孙国峰终于有了自己的门店。“ 现在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越来越好,每年的补助金能抵近一半房租。” 他笑着算起账,“ 每月收入两万多元,特别知足。”
如今,孙国峰不仅娶了妻子、 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还带出 10 多个残疾人徒弟,其中几位已开起了自己的小店。“ 我们残疾人能吃苦,就是需要更多平等的就业创业机会。” 他说。
孙国峰的故事,是我国残疾人就业成果的生动注脚。2022 年,国务院出台第一期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新增 100 万残疾人就业的目标。 三年来,全国累计新增残疾人就业 164.8 万人,就业率提高 4.8 个百分点,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 政策春风里,仍有壁垒亟待打破。”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局长侯贵松一直关注残疾人就业权益保障。他在调研中发现,法律保障不健全、隐性就业歧视、残保金使用不精准等问题,仍让不少残疾人面临就业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