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推进产业工人品质生活”专题协商会上的总结讲话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刚才,各位委员、代表围绕“推进产业工人‘流动+综合’高品质生活配套提级升档”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有分量、有温度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我们*街道发展的关心支持和对广大产业工人的深厚情谊。这些真知灼见,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也倍感责任重大。在此,我代表街道X工委、办事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产业工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我们*街道作为*区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集聚地,汇聚了超过4万名产业工人。他们是街道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撑起“*智造”品牌的中坚力量。服务好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过去三年,我们通过“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这个平台,持续聚焦产业工人需求,成功推动了*技能小镇、共富集市、婴幼儿驿站等一批民生实事落地,*人才公寓等15.09万平方米的居住空间也已投用,切实提升了大家的获得感。
今天的会议,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将各位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工作的“金钥匙”,围绕“打造家门口的乐享生活”这一核心目标,用心用情用力,让每一位来到*街道的奋斗者,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安居乐业,夯实品质生活之“基”
安居才能乐业,稳定的生活基础是产业工人安心奋斗的前提。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把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住行”问题解决好、保障好。
(一)在“食”上用心,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民以食为天,一餐一饭牵动人心。*委员提出要做大做强“*味”农产品品牌,让产业工人品尝到本土特色,这个建议非常好。我们要持续深化“*味”品牌建设,不仅要让本地的优质农产品走进企业食堂、走上工人餐桌,更要探索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直供渠道,减少中间环节,让大家吃得新鲜、吃得实惠。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产业工人的饮食习惯和消费需求,积极引进各类特色餐饮,鼓励和支持建设多元化、多档次的“深夜食堂”,为加班加点的工人们提供一口热饭、一份慰藉,用“烟火气”温暖奋斗者的胃。
(二)在“住”上用情,营造归属感的家园。住有所居,更要住有宜居。目前我们已经建成了*人才公寓等保障性住房,但“住得下”只是第一步,“住得好”才是我们的目标。*公司的*代表提出,要完善人才公寓周边的商业配套、提升绿化水平,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发力的重点。我们要对标高品质住宅小区的标准,系统提升公寓及公租房片区的“微环境”。一方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