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XX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专题会议上的讲话(精品)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专题会议,这既是一次贯彻上级精神、直面问题挑战的部署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擘画未来发展的动员会。刚才,XX同志传达了上级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各专业群部负责人和教务科负责人也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富有建设性的发言。大家的发言点出了问题,也提出了思路,充分体现了各位作为学校发展中坚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召开此次会议,背景十分清晰,任务也十分明确。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X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无论是被誉为职业教育“总宪章”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还是宏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将职业教育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至关重要的战略位置。特别是最新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更是将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强调了标准引领、产教融合、技能人才保障的核心任务。
时代浪潮浩浩荡荡,国家战略清晰指引。对于我们XX学校而言,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是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路径依赖,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因此,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全体教职员工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这场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决心,共同投身到这场深刻的变革之中。
一、正视差距与挑战,精准把握改革的切入点
回顾过去,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办学规模、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基础性技能人才。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但是,我们更要用冷静、客观、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清醒地看到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差距与挑战。
第一,是对标国家要求和先进标杆,我们的办学质量和适应性存在明显差距。国家层面反复强调,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这个“适应性”,核心就是适应产业升级、技术变革和高质量就业的需求。反观我们自身,一些专业的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存在“时差”;一些教学过程依然停留在“黑板+粉笔”的传统模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这里可以看一个数据,我们周边的XX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其2022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了100%,专业对口率超过73%;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高达94.42%。这些数据固然有高职与中职的层次差异,但它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区域内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是旺盛的,而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评判标准也是严苛的。我们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专业对口率有多少?高质量就业占比多少?目前我们还缺乏这样一套精准、系统的数据追踪和分析体系。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我们立刻补上的短板。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学生“送出去”,更要关注他们“走得好不好”“走得远不远”。
第二,是审视内部机制,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系统性梗阻。刚才XX同志提到的上级反馈意见,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的发言,都共同指向了几个核心问题。一是课程体系的“僵化”。我们的课程设置是否真正形成了与产业需求联动的动态调整机制?是否有效落实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要求?“校本课程”是否真正体现了“本校特色”,还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二是教学模式的“固化”。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提倡多年,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占比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