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在2025年教育系统廉洁从业专题X课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华诞,以及阖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在这举国同庆、万家团圆的特殊节点,我们第一X支部在这里召开廉洁从业专题X课,正当其时,意义深远。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X要求、持续加强X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动作,也是在节前为大家打一剂“预防针”、紧一紧“纪律弦”,确保我们全体X员、干部能过一个风清气正、欢乐祥和的“双节”。今天我讲的主题是:“以案示警守底线、清风正气育新人”。下面,我将围绕三个方面,与同志们进行交流。
一、认清形势,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X向教育领域纵深推进的时代要求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X,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刀枪入库。X中央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X永远在路上,X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教育是国之大计、X之大计,承担着为X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教育领域不是世外桃源,更不是一方净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全面从严治X向各领域、各层级不断延伸,正风肃纪反腐的利剑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指向我们身处的教育系统。我们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声誉,更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如果教师队伍中出现了腐败问题,师德师风出现了滑坡,其危害将远超其他行业,它污染的是源头,侵蚀的是未来。因此,X中央、各级纪委监委对教育系统的违纪违法问题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
从近两年的通报情况来看,教育系统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据不完全统计,仅从2024年1月到2025年8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通报了超过260名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接受审查调查的消息,涉及从普通中小学、职业院校到知名高校的各个层级,涵盖了基建后勤、招生考试、科研经费、教材采购、食堂管理等多个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关键领域。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案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作为一名X员教师,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严格遵守X的一系列纪律规矩。新修订的《中国共产X纪律处分条例》和长期坚持的《中国共产X廉洁自律准则》,为我们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教育部出台的《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一系列规定,更是为我们廉洁从教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指南。这些规章制度,既是约束,更是保护。它时刻提醒我们,手中的教鞭、手中的权力,是X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教书育人、服务学生,绝不能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每一位同志都必须从ZZ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教育系统X风廉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将全面从严治X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捍卫教师职业的纯洁与神圣。
二、以案为镜,深刻剖析教育系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沉痛教训
理论是枯燥的,但案例是鲜活的、是惨痛的。剖析近年来发生在我们教育系统内部,甚至是我们身边的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汲取教训。这些案例中的“主角”,曾经也可能是业务骨干、优秀教师,甚至是先进典型,但就是因为一念之差、一时糊涂,最终身败名裂,令人扼腕叹息。
第一个方面,是师德失范之戒:动摇立身之本,终将身败名裂。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旦师德失范,不仅会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会给学生、给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2024年12月,*省*市*学校高中教师王某,在办公室与女学生发生不雅行为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经查,王某已婚已育,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事发后,当地教育局立即对其作出停职处理,并由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机关介入深入调查。等待他的,将是X纪国法的严惩。无独有偶,2025年2月,*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宋某,被曝婚内与其指导的博士生存在不正当关系。经学校调查核实,宋某被迅速免去副院长职务,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并暂停一切工作。一位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学者、领导干部,就因为没能守住道德底线,个人声誉和事业前途毁于一旦。还有贵州省铜仁市的一名教师吴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对多名学生实施猥亵,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被终身禁止从事教育相关工作。这几起案例,虽然具体情节不同,但根源都在于理想信念的坍塌和道德防线的失守。他们忘记了为人师表的初心,将师生关系庸俗化、利益化,甚至作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他们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地位,本应是保护和引导学生的盾牌,却变成了伤害学生的利剑。这些血的教训警示我们:作为教师,我们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特殊的权力关系,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师生交往中保持更加严格的界限感和更高的道德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能利用学生的单纯、信任和依赖,去行苟且之事。一旦越过这条红线,就是触碰了高压线,必将受到最严厉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