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5 年/7 月/24 日/第 003 版新闻
银行业上半年罚单透视:
金融监管精细化程度显著提升
本报记者 张冰洁
在刚刚过去的 2025 年上半年,金融监管坚持“ 长牙带刺”,无论是对于银行机构还是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力度都有增无减。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同花顺 iFinD 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 一行两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各分支机构)共开出 1010 张罚单,罚没总金额约 7.44 亿元(以处罚公告日统计) 。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监管“ 同步追责” 态势持续,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共有 1675 人被罚,其中,有 46 名银行工作人员被监管“ 红牌罚下”,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从被罚原因看,信贷业务违规依然占“ 大头”,近半数罚单与此相关。此外,商业银行违规事项还涉及反洗钱业务违规、账户管理不到位等多个方面。
风险管理是银行永恒的课题。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监管正在从“ 严” 向“ 精”,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调整业务结构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水平。
罚单数量、金额较去年同期上升
总体来看,2025 年上半年,银行业机构收到的 1010 张罚单、约 7.44 亿元的罚没金额较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上升。
在上半年中,罚单数量和罚没总额最高的月份均为 1 月份。具体来看,今年 1 月份,银行业罚单数量高达 254 张,占上半年罚单总数的近三成;被罚没总额超 2.87 亿元,占上半年总罚没金额的近四成。
从被罚银行类型来看,在 1010 张罚单中,农商银行的罚单数量和被罚没金额都位列第一,上半年共收到罚单 322 张,金额近 2.2 亿元。国有大行以 259 张罚单、约 1.74 亿元的罚款金额紧随其后。 股份制银行也收到了 149 张罚单, 虽然罚单数量不及国有大行, 但被罚没金额却高达 1.63亿元。
此外,城商银行、村镇银行、政策性银行上半年罚单总金额也均超过 5000 万元,分别被罚6791.53 万元、5387.92 万元及 5070 万元。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罚单数量均在 10 张以下,被罚没金额分别为 636.01 万元、852.66 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银行业超千万元级别的罚单共计 7 张,被罚机构涵盖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其中,股份制银行占 4 席。此外,百万元级别的罚单共有 140张,从被罚对象来看多为农商银行。今年 1 月 2 日,佛山农村商业银行因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监管标准化数据报送错误、违规收费、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等原因,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处罚金 880 万元。3 月 12 日,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因信贷业务违规、信息披露违规以及内部制度不完善等多项原因被罚 860 万元。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大额罚单的总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千万元以上的“ 天价罚单” 数量较去年上半年的两张有明显上升,且数额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