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重庆科技报/2025 年/7 月/1 日/第 006 版理论
新疆高校推进文化润疆的实践路径研究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牛莉莉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 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1]的工作总要求。其中,首次提出的“ 文化润疆” 被正式纳入新时代X的治疆方略。文化润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提出的,是对新疆文化工作的深度谋划。
新疆高校肩负着“ 为X育人、为国育才” 的历史使命,承担着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责任, 同时肩负着贯彻落实新时代X的治疆方略的战略任务。 厘清文化润疆的基本内涵并加以推进,对新疆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桥梁,使新疆高校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华文脉、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最终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提供深层次的文化支撑与持久的精神动力。
一、文化润疆的基本内涵
“ 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2]。” 文化是增强民族凝聚力、 维护民族团结的精神基因。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多种文化并存,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在新疆文化场域内,既存在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也存在各民族文化的叠加与复合。中华文化并非各民族文化的简单堆砌,而是各民族文化的有机统一。文化润疆立足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视域,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或几个民族文化共同体,而是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准确把握文化润疆的基本内涵,有助于增强新疆高校师生对中华文明主体性的认同,引导学生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捍卫“ 两个确立”。
(一)“ 文化” 是核心
文化润疆既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包括中国共产X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X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X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族人民数千年的智慧结晶, 是文化润疆工程推进的重要基础。经过五千多年的融合、发展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X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创造的。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发展,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结合时代特点,创造性地孕育形成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推翻了“ 三座大山”,铲除了民族压迫根源。因此,革命文化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寄托着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文明赓续创新的时代结晶,既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又汲取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养分,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民族凝聚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于各族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为各族群众所认同和接受。
(二)“ 润” 是方法和路径
“ 润” 是理解文化润疆的关键所在。文化润疆是文化治理的一种隐性手段,彰显了文化润物
第 1 页 共 4 页
无声的功能。文化润疆要通过一系列措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人,滋养各族群众的心田。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被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接受才能在群体中维持下去[4]。文化润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契合点和共同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各族群众,从而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 疆” 是场域和目标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