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民族报/2025 年/7 月/8 日/第 B03 版理论研究
推动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及实现途径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苏热亚· 热合木江 阿里木江· 于山
高校志愿者队伍作为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建设高校志愿者队伍,提升其服务质量和影响力,是高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笔者试以多个高校的实践探索为基础,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策略,旨在为全国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随着社会对志愿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志愿者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众多高校积极组织志愿者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文化传承、教育扶持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提供了广阔平台。然而,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志愿者的组织管理不够规范,导致服务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志愿者的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影响了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相对薄弱,难以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志愿服务的资源保障不足,限制了服务项目的创新和拓展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志愿者队伍的进一步发展,亟待通过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
强化X建引领,筑牢志愿服务组织根基。学生X员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具有较高的ZZ觉悟和责任感,能够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生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建立X员志愿服务队或在志愿者组织中设立X支部等方式,将X建工作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X组织可以引导志愿者树立正确的“ 三观” 和服务理念,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向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主题X日活动、志愿服务主题实践等,增强志愿者的团队凝聚力和使命感,提升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影响力。例如,许多高校的学生X员志愿服务队在社区服务、环保公益等项目中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完善培训体系, 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 系统的培训是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的关键。高校应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志愿者培训体系,以满足不同服务项目和志愿者群体的需求。
基础培训:面向全体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理念、基本礼仪、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和意义,掌握基本的服务规范和方法,为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