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松原日报/2025 年/6 月/20 日/第 003 版理论探讨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析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正晖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复杂挑战。将文化自信深度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筑牢国家认同、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举措。文化自信作为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深入推动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渗透等风险,筑牢国家认同的迫切需要,也是激发青年使命担当、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着力探析融入路径,旨在为高校构建以文化底蕴强化价值引领、以情感共鸣深化精神烙印、以知行合一推动报国实践的育人新模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民族复兴伟业。,会员享受 50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内涵
筑牢国家认同根基,抵御意识形态渗透风险。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冲击的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暗潮涌动,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试图拆解青年对国家历史的认知、消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部分大学生因为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纵深度,容易在价值观上陷入迷茫,甚至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将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体系,能极大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昂的革命文化、蓬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谱系与身份标识,当大学生开始系统学习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时,他们才能真正领悟“ 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的深层密码,这种依托文化基因的认知,能从文明的根脉层面建立起牢固、理性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自豪感,而非仅为表面上的情绪表达。
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教育为大学生赋予强大的思想免疫力,当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文明逻辑的现代赓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及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必然产物,他们就能看透西方“ 普世价值” 的局限性以及某些势力文化渗透的本质,从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英雄人物的污蔑诋毁、对发展成就的抹黑,切实捍卫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