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贵州民族报/2025 年/7 月/17 日/第 B04 版理论研究
融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逸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蕴含着深厚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在融媒体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传播形态重塑了信息生态,既带来渠道多元化、形式立体化、互动精准化的传播机遇,也造成了信息过载、内容趋同、主体能力参差不齐等挑战。因此,借助融媒体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深入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
笔者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互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传播策略,旨在充分利用融媒体的优势,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促进其广泛传播与深入理解,进而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加强传播主体能力建设
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主体包括主流媒体、政务融媒体、自媒体等,但部分主体在传播能力和专业素养方面参差不齐,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可能出现解读错误、表述不当等问题,对充分发挥融媒体的传播优势造成阻碍,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对此,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三方面强化主体能力建设:
第一,发挥主流媒体引领功能。主流媒体作为权威信息发布源,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发挥主导引领作用,通过生动的案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加强与其他融媒体平台的合作,扩大传播覆盖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第二,提升政务融媒体运营效能。运营主体应加强对融媒体传播规律和技巧的学习,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工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成果,并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将用户参与度、内容转化率纳入政务融媒体评估指标,促进传播效能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