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松原日报/2025 年/7 月/16 日/第 004 版理论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滋养新时代大学生个人品德的三重逻辑
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杜欣雅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 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仁爱观念、自强不息与个人品德培育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品德修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滋养新时代大学生品德的价值逻辑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蕴含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思想源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担当精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人生理想,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集体认同,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这些美德引导大学生超越“ 小我”,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洪流,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明确肩负的时代使命,激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主动精神。
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犹如一座蕴含丰富道德智慧的宝库,为塑造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石。“ 义者宜也” 的思想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利益抉择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懂得“ 见利思义” 而非“ 见利忘义”。在多元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当下,部分大学生容易陷入价值迷茫,而传统美德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恕道、“ 吾日三省吾身” 的自省精神,犹如明亮的灯塔,指引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保持清醒,学会换位思考与自我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