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卫日报/2025 年/7 月/3 日/第 004 版理论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创新
沈阳药科大学 鲍莹
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育“ 完整的人”,课程思政是达成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素质教育对人才培育提出“ 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的更高标准,促使课程思政突破传统思政课程单一育人的限制,朝着与专业教育深度耦合的立体化发展阶段转变。当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价值底色和专业能力提出了双重考验,急需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思政新范式。
融通专业课程,厚植思政育人元素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的关键所在,在素质教育理念推行的当下,高校课程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等思政资源。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促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进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价值引领,达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
高校可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设计” 专项研讨活动。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教师在讲授有机合成知识时,可以引入我国自主研发的青蒿素全合成案例,分析屠呦呦团队在提取与合成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以及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生命背后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情怀与大国担当。在讲解有机原料选择时结合“ 碳中和” 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可降解的、绿色的原料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将这些生动的思政案例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理想,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