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经济报/2025 年/7 月/11 日/第 T09 版理论
高校支教组织参与对口帮扶研究
——以湖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例
湖北大学 余奥
摘要:教育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而高校作为智力创新的重要平台,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以湖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例,在介绍该支教团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在进行支教活动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高校支教组织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高校支教;志愿组织;对口帮扶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顺利达成,当前我国“ 三农” 工作重心发生重要转变。在此进程中,教育作为乡村文化传承与人才培育的核心驱动力,对深化“ 三农” 工作成效具有战略性意义。教育事业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如今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教育资源需进一步平衡、教师队伍培训有待加强、教育手段需与时俱进、硬件资源有待强化等。2021 年 4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对继续推进高校定点帮扶工作作出要求。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在延续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以其专业资源与智力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1]高校开展定点帮扶更侧重于从帮扶教育入手,支教活动则是开展帮扶的主要方式。但是,以研究生为主力的支教活动存在持续性不足和专业性欠缺等问题, 具体表现为: 高校志愿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定点帮扶地区思维理念有待更新、校地联络机制渠道有待畅通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掣肘志愿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实践过程中与构建“ 规模化、多元化、专业化、制度化” 的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仍存在现实差距,[2]亟待校地双方深化共识,高度重视,共同推动支教活动发展。
二、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