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京科技报/2025 年/6 月/16 日/第 006 版理论
教育家精神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三重进路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晓萍
在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纵深推进之际,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特有的“ 精神密码”,其价值不仅在于烛照师者心灵,更在于重塑教育系统的动力机制。本文从精神重构、系统变革与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揭示教育家精神赋能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层逻辑,为破解优质师资培育难题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一、精神重构:教育家精神的当代性转化
教育家精神在数字文明时代的焕新,本质是中华师道传统与现代化诉求的创造性转化。这种转化呈现为三维向度的价值重构:在国家责任层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的ZZ品格,超越了传统师德中“ 传道授业解惑” 的职业范畴,将教师角色提升为铸魂育人的“ 国之大者”。张桂梅扎根边疆四十余载的坚守,正是这种精神品格的时代注脚。在专业能力维度,数字技术催生的教育形态变革, 要求教师从 “ 知识传递者” 进化为 “ 学习生态设计师”。 北京师范大学发起的 “ AI+教师教育创新计划”,通过构建虚实融合的实训场景,重塑教师的数据素养与跨界协同能力,印证了教育家精神中“ 启智润心” 的现代性内涵。文化使命层面,教育家精神承载着文明互鉴的双重任务。深圳南山教育集团在海外孔子课堂推行的“ 双师双文化” 教学模式,既彰显了“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 的文化自信,又通过比较教育实践培育教师的全球胜任力。这种精神重构,使中国教师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鲜活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