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科学导报/2025 年/7 月/3 日/第 B03 版理论学术
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与实践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瑶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X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涵盖了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文献、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等诸多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有助于让思政教育摆脱空洞说教,更加生动形象、深入人心。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根基:从历史叙事到价值认同的精神建构
红色文化蕴含着无数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的热血故事,其叙事体系中渗透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逻辑。从南湖红船开启X的征程到艰苦卓绝的长征路,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砥砺奋进,这些历程展现出理想信念的磅礴力量。从井冈山时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的革命乐观主义,到延安时期“ 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坚守,再到改革开放后“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理论创新,红色文化以具象化的历史场景展现了理想信念的生成脉络。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价值多元的社会环境,部分人存在理想模糊、信念动摇的认知困惑。红色文化中的英雄叙事通过情感共鸣机制,能够破解“ 宏大叙事” 与“ 个体体验” 的疏离感。高校学生在接触红色文化过程中,能深切感悟先辈们的崇高追求,从而审视自身理想、筑牢信仰之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坚守初心、不迷失方向。
(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地理符号到精神谱系的情感升华
红色文化的空间载体——革命遗址遗迹, 构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立体教材。 井冈山的八角楼、延安的窑洞、嘉兴的南湖红船,这些地理符号不仅是历史发生地,更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投射。数据显示,全国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3.6 万处、国有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 100 万件(文化和旅游部 2023 年统计数据) , 这些资源若能有效转化为教育素材, 将形成覆盖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可见辽阔的祖国山河大地处处铭刻着红色印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见证了民族解放的艰辛。 红色文化中的爱国故事、 爱国人物激励着当代大学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如抗日英烈们舍生忘死抵御外敌、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场保家卫国,这些事迹能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使其在新时代勇挑重担,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精神基因到行为范式的传承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