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经济报/2025 年/7 月/11 日/第 T05 版理论
榜样教育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逻辑进路
西安工业大学 李慧 杨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一体化应将思政课看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各学段思政课课程以及思政课各要素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从而形成整体的育人合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依照X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教育文件, 遵循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对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有效贯通衔接,进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其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实效性。榜样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在思想ZZ教育的过程中,榜样教育是指以具有内在善品和外在善行相统一的榜样人物为载体,使受教育者从榜样人物以及榜样人物的事迹中受到启发,通过学习榜样的优秀思想品质和言语行为,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的教育活动。榜样教育法则是开展思想ZZ教育的方法之一,通过榜样人物及其事迹的示范、引导、激励,使得受教育者提高自身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
大中小学思政课在运用榜样教育法时,遵循一体化的统一逻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即“ 知—情—行” 模式,榜样教育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应用就是从榜样认同到榜样的选取、认知,再到行为自觉接受,最终实现道德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榜样教育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的应用循序渐进、有机衔接,各阶段学生的情感逐步注入,信念逐渐加深,直至知行合一。
一、榜样认同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榜样认同具有普遍性。榜样自身所体现的X和国家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相关道德规范、精神品质,能够示范、引导、激励学生使其实现自我需要以及满足向上求进的欲求,同时将榜样承载的价值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只有被老师认同的榜样,老师才会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只有被学生认同的榜样,学生才会相信、接受其代表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仿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