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河南经济报/2025 年/6 月/10 日/第 011 版理论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应对策略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讲师、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 黄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市场竞争加剧,慢就业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慢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立即就业,而是选择自我提升、旅行、探索兴趣等,有别于传统的求职创业。此现象虽然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思考职业规划的时间,但也引发人才闲置、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故深入探究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成因与应对策略,颇具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
(一)个人因素
从个人层面来看,毕业生慢就业现象与个人职业规划不清晰和自身心理负担沉重有关。不少毕业生在临近毕业、面临就业抉择的关键节点时,对于所学专业的内涵、发展前景以及未来职业走向缺乏全面且深入的认识,无法清晰地勾勒出自身的职业蓝图,职业规划模糊,因此选择了慢就业。同时,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未来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家庭的殷切期望,导致许多毕业生因心理压力巨大而选择了暂缓就业。
(二)家庭因素
从家庭层面来看,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现象主要受到家庭经济状况与家庭观念两方面的因素
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能够为子女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使其在毕
业后没有经济压力,此时他们更愿意选择慢就业,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理想。
家庭观念对毕业生慢就业选择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一些家庭对子女的就业有着较高期望,
希望他们能够找到一份稳定、高薪且体面的工作,导致其在缺乏良好就业机会时会选择慢就业。
(三)学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