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南方日报/2025 年/7 月/15 日/第 A05 版广东|社情
省卫健委公布 289 个首批“ 人工智能+医疗卫生” 应用场景案例
医院“ 牵手” AI,看病会有哪些改变?
南方日报记者 厉思璇
人工智能(AI)正深刻重塑传统医疗的运行逻辑。
医生用国产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跨越数百公里的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不出镇就能获得县级医
院的医学影像诊断;医生看诊时,AI 助手已生成病情摘要与用药提醒⋯⋯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 289 个首批“ 人工智能+医疗卫生” 应用场景案例,并全面上线了 AI 辅助影像阅片系统“ 粤医智影”。记者梳理发现,从底层算力到临床应用,AI 不再只是医学实验室里的“ 展示品”,而正深度嵌入医疗流程,让医生从繁重琐事中解放出来,让更多患者享受优质、便捷、精准的医疗服务。
AI 让医生多了一个搭档
在医学影像领域,AI 正成为医生的“ 第二双眼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下称“ 中肿”)影像科每年需完成五六万例颅脑磁共振(MRI)检查,每例往往涉及上千层图像,5 毫米以下的微小结节极易漏诊。为缓解诊断压力,科室牵头研发的脑转移瘤 AI 辅助检测系统,可精准检出早期病灶。
“ 像肺癌患者,如果脑转移被漏掉,治疗路径则完全不同。” 中肿影像科主任谢传淼表示,系统不仅显著提升了早期转移灶的检出率,还改善了肿瘤分期和个体化治疗的判断依据。目前,系统已在全国 500 多家医院推广使用。
AI 的价值不止在影像识别。中肿信息中心主任李超峰介绍,医院引入国产大模型 DeepSeek后,整合基因组学、影像学和病史等多源数据,为医生提供智能研判建议,并动态更新治疗知识库,优化诊疗路径。
“ 我们的治疗更加个性化了,是‘ 千人千面’ 。” 中肿结直肠外科医生唐京华说,医生借助
AI 能更快梳理复杂病情,并在术前完成医嘱核对和风险提示等多重审核,可减少决策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