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四平日报/2025 年/7 月/22 日/第 001 版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新篇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崔圣驰
夏日的英雄城,天空湛蓝澄澈,河流碧波荡漾,倒映着沿岸建筑与绿树鲜花,人民群众的幸
福感与天之蓝、水之美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我市坚定不移地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将环境保护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生态画卷正在四平大地徐徐展开。
大气污染防治:
控污减排 蓝天焕新
天空深邃犹如大海,白云似浪自由翻涌,“ 四平蓝” 频频出现。“ 四平蓝” 的背后,是全市上下持之以恒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近年来,我市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统筹实施一系列治本攻坚措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现如今,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扣除沙尘影响,2024 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
89.34%,同比增加 1.67 个百分点;PM2.5 平均浓度为 31 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持平;空气质量已经连续 5 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以巩固空气质量为目标,我市强化方案统筹,凝聚治理合力。市政府制定《四平市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明确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任务目标,部署七项重点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形成各级政府负总责、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编制《PM2.5 和臭氧“ 双控双减”》《气候变化“ 双强化”》等三个行动方案,确保重点任务逐项分解、高效落地。
推动结构优化,实现减排增效。持续推进 65 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截至今年 4 月底,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 412.79 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44.38 万千瓦,占总装机规模的 34.98%,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我市发电量增量主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搭建政策、资金“ 双轮驱动” 帮扶平台,推动金钢钢铁、梨树华生热力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及双辽迎新玻璃熔窑烟气深度治理项目落地,获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资金 7074 万元,在实现减排的同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去年年末,我市“ 十四五” 期间氮氧化物、VOCs累计认定减排量,分别达 6473 吨、769 吨,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