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洛阳日报/2025 年/6 月/4 日/第 005 版专版
2024 年洛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洛阳市生态环境局
2024 年,洛阳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贯彻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美丽河南建设的指示精神,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ZZ责任,以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着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优势。栾川等南部四县持续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大气环境状况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用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臭氧六项因子评价环境空气质量。 其中,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为扣除沙尘影响数据。
城区空气质量
洛阳市城区共有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 10 个。分别为:河南科技大学西苑校区、市委X校、开发区管委会、英才小学、市委新办公区、中移产业园、豫西宾馆、河南林校、伊滨、吉利监测站,基本覆盖了全部主城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反映整个城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24 年,洛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 366 天。其中,优良天数 234 天(占 63.9%) ,污染天数 132 天。在污染天数中“ 轻度污染” 114 天(占 31.2%)、“ 中度污染” 11 天(占 3.0%)、“ 重度污染” 7 天(占 1.9%)、无“ 严重污染”。洛阳市 2024 年各级天数分布详见图 1。
图 1 洛阳市 2024 年各级天数分布
2024 年,洛阳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超二级标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4.504,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污染物。豫西宾馆、市委X校和英才小学点位综合指数较高,吉利监测站点位综合指数最低,西南区域空气质量好于九都路以北区域。各点位细颗粒物单项指数最高,可
第 1 页 共 6 页

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次之。各站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见图 2。(注:站点数据未扣除沙尘)
图 2 2024 年洛阳市城市区各点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对比
2024 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达标,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超标。与2023 年相比,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监测浓度均有所下降,二氧化硫监测浓度与上年持平,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监测浓度有所上升。
大气降水质量
2024 年,洛阳市城区 3 个大气降水监测点位共采集雨(雪)样品 58 个,pH 值范围为 6.17~7.40,全年无酸雨发生,pH 年均值为 6.60,较 2023 年减少 0.06 个单位。硫酸盐及硝酸盐是主要致酸物质,表现出硫酸与硝酸混合污染型特征。氯离子、氨离子当量浓度呈上升趋势,硫酸根、硝酸根、氟离子、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当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详见图 3。
第 2 页 共 6 页

图 3 2024 年洛阳市大气降水离子当量浓度百分比县(区)空气质量
2024 年洛阳市所辖八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在 59.8%~93.7%之间,优良天数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为栾川县(342 天)、嵩县(315 天)、汝阳县(314 天)、洛宁县(313天) 、宜阳县(244 天) 、新安县(241 天) 、偃师区(240 天) 、伊川县(219 天) 。
所辖八县(区)综合污染状况呈现出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八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依次为: 栾川县 (3.123)、 嵩县 (3.223) 、 洛宁县 (3.384) 、 汝阳县 (3.388) 、宜阳县(4.288)、偃师区(4.543)、新安县(4.576)、伊川县(4.621),栾川县、洛宁县、汝阳县、嵩县的主要污染物为臭氧,宜阳县、伊川县、新安县、偃师区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栾川县、洛宁县、汝阳县、嵩县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其他四县(区)空气质量级别均为超二级标准。
水环境状况
地表水环境质量
2024 年,洛阳市地表水整体水质状况为“ 优”。全市共设置有 20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其中:黄河流域分布监测断面 19 个, 淮河流域北汝河设置监测断面 1 个。 所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符合 I~III 类断面 18 个(占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