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光明日报/2025 年/7 月/18 日/第 005 版红船初心专刊
盛夏逐“ 绿” 行
——山东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光明日报调研组 调研组成员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山东省委X校 〔山东行
政学院〕副校〔院〕长 殷玉平 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 张彦丽 张娟
盛夏时节,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海子河畔绿草如茵,水中荷花袅袅婷婷,清风徐来,似有暗
香盈袖⋯⋯好一幅醉人画面。
然而 3 年前,这条“ 景观河”“ 幸福河” 还是一条污染严重、草枯花萎的“ 黑水河”“ 纳污河”。“ 过去海子河污染的症结,主要在于化工产业园区通过地下排污管道输送工业废水,易发生
管道破损、污水渗漏等问题。” 宁阳经济开发区应急环保部副部长宁方超介绍,“ 现在,我们架空铺设了 5.2 万米污水管道,并借助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企业污水‘ 一企一管’ ,污水‘ 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 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继续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
山东牢记嘱托,坚决扛起先行区建设重大使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促进节能降碳发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健全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产业升级态势强劲、节能降碳成效明显、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市场活力有效激发⋯⋯
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探访齐鲁大地,看山东如何以“ 绿” 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绿满河川,鸟飞鱼跃“ 金脉” 生
离开海子河畔,驱车一百公里,调研组来到济南黄河大堤,眼前又是一番别样的夏日美景。浑黄的河水逶迤远去,依依垂柳俯首与紫叶李密语,堤坝道路蜿蜒于树影间。黄昏时分,不少市民闲坐树下草坪,安享夏日宁静。
这里是济南黄河的天桥段。2022 年,天桥河务局配合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推进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中心景区景观提升工程和济南黄河流域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合计绿化面积 18 余公顷,共同搭建起百里黄河的中心景区。
沿此向东,济南起步区的鹊华烟雨生态园、鹊山、黄河公园等景观相继涌现。在黄河北岸淤背区,高低错落的植被层次分明,舒缓有致,形成多层次的保护屏障。连片的绿地宛如绸带,从起步区创新中心、城市展厅一路向东延伸,直至崔寨片区。随着起步区黄河生态廊道二期工程的顺利验收,泉城之畔,一幅壮美的黄河生态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自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来,济南市陆续开展了三期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打造了沿黄“ 绿廊”、流域“ 绿网” 和黄河“ 绿芯”,绿化提升淤背区面积达万余亩,黄河生态面貌焕然一新。
在德州齐河,无人机在空中巡航,水务、环保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定期沿黄河岸线进行巡查;22 名村级普法联络员走街串巷,在沿黄 5 个乡镇 58 个村庄宣传黄河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守护黄河安澜的防护网越织越密。
第 1 页 共 4 页
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上,也融合了法治力量。自 2017 年以来,山东省、山东省东营市分别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的条例,为黄河三角洲生态长期向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守护碧水,沃野生机勃发。夏日骄阳下,碱蓬草在滩涂上蔓延,如同一片片浓烈如火的“ 红地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它最热闹的季节:成群的白鹭在水泽间优雅踱步,被誉为“ 鸟类大熊猫” 的东方白鹳正忙碌地哺育巢中的雏鸟,数以万计的鸟儿在此栖息、繁衍,让宁静的湿地奏响生态乐章。
“ 它们喜欢在高大的树木上繁殖,为此,保护区搭建了 133 根招引巢,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并在全国首创东方白鹳繁殖行为识别技术。” 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副主任赵亚杰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多少绿水青山,就守住了多少发展潜力。
眼下,正是盐田虾的生长旺季,与黄河三角洲相去不远的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养殖区内,水泵不停地为虾池补充着海水。“ 现在养虾每年能有 10 万元左右的收入,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抬起胳膊用袖角蹭了蹭额前的汗水,养殖户李建国又忙碌起来。
盐田虾养殖的尾水则成了原盐产业的优质天然原料。 “ 这种尾水经过前期自然蒸发,盐分高于普通海水,为原盐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缩短了制盐周期。 ” 东营汇泰养殖有限公司原盐生产工区主任马现奎介绍,通过实践海水养虾、养殖尾水晒盐,实现了“ 一水多用、绿色生产、循环发展”,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
这厢传统盐业与渔业深度融合,那边“ 以渔治碱” 又蹚出一条生态发展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