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朔州日报/2025 年/6 月/23 日/第 001 版
蓝天映底蕴
碧水见初心
——我市生态环境工作亮点综述
记者 李晶
夏日朔州,天空湛蓝澄澈,河流碧波荡漾,倒映着沿岸建筑与绿树鲜花,幸福的人民与天之蓝
水之美和谐共生。
生态环境之美的背后,闪耀着市委、市政府与全市人民同心共筑生态环境民生丰碑的故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动生态立市战略实施,不断在环保领域取得新进展。从晴空万里到桑干碧波,从固废转化到塞上绿洲的构建,每一项举措都在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添砖加瓦。 朔州以生态为笔, 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书写了一份份满意的 “ 生态答卷”。
“ 朔州蓝” 下的大气攻坚战
天空深邃有如大海,白云似浪自由翻涌,“ 朔州蓝” 频频出现。置身于这样的碧空下,浑身格外清爽。“ 朔州蓝” 背后,是全市上下持之以恒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
我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打赢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聚焦重点关键领域,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通过狠抓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朔州作为煤电大市,偏重的产业结构给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市领导带领全市上下勇于向最难处攻坚,敢于在最痛处亮剑,紧盯关键领域,围绕煤炭生产、运输、发电等环节展开一系列硬核举措,确保我市大气质量达标。
在朔城区神头镇肖西河村,一座长 1421 米、宽 65 米、高 25.8 米的蓝色煤棚十分引人注意。这是山西银丰煤炭运销有限公司的全封闭煤棚, 该煤棚总建筑面积 90000 余平方米, 配套全自动消防、环保喷淋、雾炮降尘、气体检测、照明灯设备。
走进煤棚内,装载车有序往火车上卸煤,洒水车、吸尘车不间断对作业面和地面进行洒水、吸尘。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 10%以上,装卸作业时间持续两小时,封闭式工作环境实现了道路运输、作业环节清洁生产,既有效保障了工人的健康、棚内设施的正常运转,也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山西银丰煤炭运销有限公司的全封闭煤棚紧邻东榆林水库,每到春秋两季,数以万计的候鸟来此驻足。候鸟翩跹嬉戏的画面进入了各大社交媒体,中央、省、市等主流媒体为此纷纷点赞朔州生态环境。
推进封闭式煤棚建设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之一。煤炭生产、存放和运输,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大气。为此,市生态环境部门要求所有作业点必须建设封闭式煤棚,煤棚建设要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对部分不达标的老旧煤棚开展提升改造工作,对个别露天存煤的集运站清理存煤后停止运营,达到要求后恢复运营。
煤炭运输也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头之一。我市运输结构偏重公路运输,道路重型柴油货车多、排放量大问题突出。为此,我市全力推进清洁运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公路转铁路或公路转皮带运输,不具备转变条件的,则推广使用新能源重卡。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交通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重卡推广应用的通知》,推动全市煤矿、燃煤发电、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加快推进新能源重卡替代工作。
在大唐国际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门口, 一辆辆海蓝色车头的新能源重卡载着原料和废渣进进出出,以往大型运载卡车的轰鸣声没有了,车尾后面浓烈的尾气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纯电卡车的安静清新,让原来充斥着粉尘和噪音的道路也变得干净整洁起来。
第 1 页 共 3 页
“ 今年新增 90 辆新能源运煤车辆,累计达到 130 辆。目前我们公司煤炭和灰渣均实现新能源重卡运输,100%实现物料清洁运输,为煤电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做出表率。” 该公司环保部负责人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