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云南日报/2025 年/7 月/24 日/第 001 版
我省积极探索点绿成金新路径——
给绿水青山定价 为生态环境护航
本报记者 胡晓蓉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 2025 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其中我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申报的“ 三个首创”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案例榜上有名。
时间回到 1 月 21 日,元谋县首单光伏电站碳足迹自愿减排交易完成。华能、三峡和晶科 3家光伏企业从物资运输、电站建设、生产运营和弃置回收全生命周期产生碳足迹排放 9232.6tco2e(吨二氧化碳当量) ,自愿购买 4 个乡镇的 7 个村委会 21 个村民小组新造林 704.2 公顷产生的碳汇进行中和,实现交易收入 88.13 万元。此举形成“ 降碳减污染、扩绿有成效、企业显价值、群众增收益” 四方共赢局面,实现了首创全国“ 光伏+生态修复” 的“ 元谋模式”、首创全国光伏电站碳足迹自愿减排交易的“ 元谋经验”、首创光伏产业“ 碳路径” 联农带农增收的“ 元谋样板”等“ 三个首创”。
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必答题”。放眼全省各地,不断的实践证明,通过政策、市场与技术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能够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围绕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生态产品产业正在崛起,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给绿水青山贴上价格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为云南不断深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实践路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其中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工作举措。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即在生态产品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核算各类生态产品的价值量。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其核心要义是从制度层面破解“ 两山” 转化的瓶颈制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引导和倒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立足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给绿水青山“ 定价”,云南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