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导报/2025 年/7 月/7 日/第 006 版理论 专刊
从非遗传承到文化共创:文旅融合如何激活群众文化内生动力
山东文旅景区投资集团 吴樾
近年来,山东推动文旅产业从“ 资源依赖” 转向“ 创新驱动” ,这一转型不仅激活了传统文化生命力,更通过文旅场景重构,让群众从文化“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 甚至“ 创造者”。文旅产业通过科技赋能、业态融合、惠民服务等创新实践,成为连接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的桥梁,在提升文化获得感、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文化资源基础:从“ 静态遗产” 到“ 活态资产” (一)文化基因的独特性
山东拥有儒家文化、黄河文明、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这些不仅是历史符号,更是群众精神认同的载体。
沂蒙红色故事通过实景演出转化为可体验的“ 精神课堂”。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以系列情景剧为载体,巧妙利用红嫂当年真实居住的院落作为演出场地,由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本色演出,构建起极具感染力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这种创新模式既实现红色教育从说教式向体验式的转变,又通过文旅融合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更让红色精神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其不仅成为国内红色文旅优质演艺品牌,还入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二)非遗与民俗的群众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