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讲话
  前三季度,全县基层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也存在部分领域融合不深、部分X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截至9月底,全县建成产业链X支部42个,覆盖农业产业园区18个、工业企业65家,带动1.2万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户均增收2800元;打造“X建+网格治理”示范点23个,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560起,化解率达92%;完成28个村(社区)X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新增便民服务窗口89个,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3.2万件。但我们也要看到,还有7个乡镇存在X建与产业发展衔接不紧密的情况,11个村(社区)X组织在服务群众方面仍有短板。四季度是全年工作的冲刺期、收官期,能不能把X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任务能否完成。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扛牢融合之责,把准X建与中心工作“方向盘”
  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不是“软任务”,而是“硬责任”,必须把责任链条拧紧扣实,才能确保融合工作不偏方向、不走形式。要通过明确责任、细化清单、强化督查、严格考核,让各级X组织和X员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一)责任不悬空,融合才不偏航
  责任落实是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前提,如果责任不清、落实不力,融合工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我们要构建“县委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落实、X员参与”的四级责任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一是县委层面抓统筹。县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研究基层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事宜,今年已召开3次专题会议,解决产业链X建覆盖不足、网格治理力量薄弱等问题17个;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定期下沉乡镇、村社开展指导。二是乡镇层面抓推进。各乡镇(街道)X(工)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人至少领办1个融合示范项目,比如XX镇X委书记领办的“X建+猕猴桃产业”项目,建成种植基地1200亩,带动86户脱贫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XX街道X工委书记牵头推进“X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3个小区改造,惠及居民480户。三是村社层面抓落地。村(社区)X组织书记具体负责融合工作的实施,建立“周调度、月总结”机制,每周梳理工作进展,每月向乡镇X委汇报;今年以来,全县186个村(社区)X组织共制定融合工作台账230余套,解决实际问题420余个。
  (二)清单明任务,靶向才更精准
  没有具体的任务清单,融合工作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重点、抓不出成效。我们要按照“中心工作在哪里,X建任务就定到哪里”的原则,制定差异化任务清单,让各级X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一是制定共性任务清单。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等全县重点工作,明确各级X组织的共性任务,比如X组织要牵头建立1个以上产业合作组织、每月开展1次民生诉求排查、每季度组织1次X员志愿服务等,目前已向全县X组织下发共性任务清单8项,完成率达78%。二是制定个性任务清单。结合各乡镇、村社的产业特色、治理难点,制定个性化任务清单,比如XX乡以茶叶种植为主导产业,清单明确要求该乡X组织建立茶叶技术服务队、打造“X建+茶叶”品牌;XX社区是城乡结合部,清单重点要求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化解邻里矛盾。三是制定X员任务清单。根据X员的职业、特长,为每名X员制定“微任务”清单,比如农村X员要带头参与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社区X员要带头参与网格服务、政策宣传,机关X员要带头下沉基层、帮办代办;今年已为全县1.8万名X员制定个性化任务清单,X员完成率达85%以上。
  (三)督查促落实,成效才更扎实
  督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常态化督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确保融合工作落地见效。我们要建立“日常督查+专项督查+季度督查”的立体督查体系,让督查真正成为“推进器”。一是日常督查抓常态。县委组织部成立5个督查组,每组负责4-5个乡镇,每周至少开展1次实地督查,通过查阅台账、座谈交流、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融合工作进展;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日常督查68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96个。二是专项督查抓重点。针对融合工作中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开展专项督查,比如围绕产业链X建开展专项督查,重点查看X支部建设、X员作用发挥、产业带动成效等,共督查产业链X支部32个,整改问题21个;围绕村(社区)X群服务中心功能发挥开展专项督查,整改服务效率低、功能不完善等问题34个。三是季度督查抓考核。每季度末开展一次全面督查,将督查结果与年度考核挂钩,对工作推进快、成效好的乡镇、村社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滞后、问题较多的进行约谈提醒;前三季度共表扬先进乡镇6个、先进村社28个,约谈乡镇分管领导4人、村社X组织书记12人。
  (四)考核定优劣,导向才更鲜明
  考核是“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考核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向。我们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把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各级X组织把精力集中到融合发展上来。一是调整考核权重。在乡镇、村社X组织年度考核中,将“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权重提高到30%,比去年增加10个百分点,重点考核产业带动、群众满意度、矛盾化解等指标。二是创新考核方式。采取“群众评议+实地查看+数据核验”的方式进行考核,群众评议占比40%,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对融合工作的评价;实地查看占比30%,查看项目建设、服务开展等情况;数据核验占比30%,依据产业链产值、矛盾化解率等数据进行评分。三是强化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作为X组织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有15名在融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村社X组织书记被提拔为乡镇副科级干部,8个融合工作先进X组织被推荐为市级先进基层X组织候选对象;对考核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取消其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并要求X委班子成员作出书面检查。
  二、建强融合之队,锻造X建与中心工作“排头兵”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推进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需要一支ZZ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队伍。我们要从“头雁”培育、骨干赋能、X员争先、人才支撑四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融合“生力军”。
  (一)头雁领航,群雁才能齐飞
  村(社区)X组织书记是基层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领头雁”,其能力素质直接决定融合工作的成效。我们要把村(社区)X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抓选育、提能力、强管理。一是精准选优配强。在去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注重选拔懂产业、善治理、群众认可度高的人选,全县村(社区)X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从48岁降至4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从35%提升至62%;同时,建立村(社区)X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储备后备人才560名,其中35岁以下占比45%,为队伍建设提供充足储备。二是系统提升能力。今年以来,已举办村(社区)X组织书记培训班4期,培训480人次,培训内容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融合相关知识;组织28名优秀村(社区)X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比如到XX市学习“X建+乡村旅游”模式,到XX县学习“X建+网格治理”经验,有效拓宽了工作思路。三是严格管理激励。建立村(社区)X组织书记“履职承诺+年度述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年初签订履职承诺书,年底进行述职评议,考核结果与报酬待遇挂钩;今年为12名表现突出的村(社区)X组织书记提高了基本报酬,为8名任职满20年的书记办理了养老保险补贴,进一步激发了干事热情。
  (二)骨干赋能,队伍才能过硬
  乡镇干部、村社“两委”成员是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骨干力量,只有不断提升其能力素质,才能确保融合工作高效推进。我们要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实践锻炼、结对帮带等方式,让骨干队伍“强起来”。一是分层分类开展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需求,开展精准培训,比如为乡镇组织委员举办“X建业务专题培训班”,重点培训X组织建设、X员管理等知识;为村社“两委”成员举办“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企业家授课,讲解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销售技巧等;今年已举办各类骨干培训班16期,培训1200余人次。二是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选派乡镇骨干干部到融合示范项目一线锻炼,比如选派25名乡镇干部参与“X建+产业链”建设,负责X支部组建、X员联系服务企业等工作;安排村社“两委”成员到先进村(社区)跟班学习,每人学习时间不少于1个月,学习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目前已有86名骨干干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了工作能力。三是建立结对帮带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社、村社干部包X员”的帮带机制,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定期到乡镇指导融合工作;乡镇每名干部联系2-3个村社,帮助村社干部解决工作难题;村社每名干部联系5-10名X员,指导X员开展工作;今年以来,各级干部共帮带基层干部、X员32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780余个。
  (三)X员争先,作用才能彰显
  X员是X的肌体的细胞,只有每个X员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X建与中心工作融合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要通过设岗定责、积分管理、典型引领等方式,引导X员在融合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一是设岗定责明方向。根据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不同领域X员的特点,设立产业发展岗、网格服务岗、政策宣传岗、矛盾调解岗等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全县共为1.5万名X员设立岗位,X员上岗率达90%以上,比如XX村X员在产业发展岗上,带头种植葡萄,带动5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二是积分管理激活力。实行X员积分制管理,将X员参与融合工作的情况纳入积分范围,比如参与产业发展加2-5分、化解矛盾纠纷加3-6分、为群众办实事加1-3分;积分每月公示,每季度评比,年度积分作为X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今年已有3200余名X员因积分靠前被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