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X市“十四五”时期就业工作情况报告(精品)
“十四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坚持将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紧密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中心任务,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实干尽责的态度,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促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全市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形势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下保持了总体稳定。截至2025年9月底,“十四五”开局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76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5.85万人,各项关键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与基本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市人社系统聚焦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核心目标,从体系建设、重点帮扶、创业带动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了覆盖广泛、支撑有力、服务高效的就业工作新格局。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稳固的就业政策与服务体系
坚持系统思维,将制度建设和要素保障作为稳定就业大盘的基石,不断完善政策链条,强化资金与服务支撑。
一是政策体系日臻完善。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变化对就业的冲击,市级层面主动谋划,先后研究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通知》《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保障企业用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以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聚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综合政策文件。这些文件构成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就业政策的“四梁八柱”,形成了从宏观调控到微观扶持,从普惠性支持到特惠性援助的完整政策闭环,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依据。
二是资金保障坚实有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确保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不折不扣落地见效,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构建了财政投入、基金支出、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2021年至今,全市累计争取并整合中央、省级及市级配套安排的就业补助资金达2.6亿元;同时,创新性地利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拨付了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扩大支出范围以促进就业。雄厚的资金储备,为稳定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关键环节提供了“源头活水”。
三是企业用工服务精准高效。深刻认识到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就业全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亲自挂帅的保障企业用工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为破解传统招聘模式中信息不对称、匹配效率低的难题,自主研发了“XX快递”一站式用工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XX有岗”“公交职达”等线上服务板块,运用大数据算法精准描绘企业岗位画像与求职者能力图谱,实现了“人岗秒推、即时速配”。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发布各类岗位需求1.2万个,成功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5.14万人。此项创新举措获得了包括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新华社、中国劳动保障报在内的多家中央及行业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并得到了XX省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此外,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联合金融机构出台《XX市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实施方案》,推广“XX岗贷”金融产品。“十四五”期间,累计发放“XX岗贷”34.2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982家,直接带动和稳定就业岗位4086个。
(二)聚焦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有效的分类帮扶措施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量身定制帮扶策略,确保兜底保障有力,就业渠道畅通。
一是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对毕业生规模持续高位的态势,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实施了一系列组合拳。持续举办“XX—高校人才直通车”校园招聘品牌活动,累计组织2740家(次)重点用人单位,奔赴全国79所高校“上门求才”,提供与我市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优质岗位超过5万个。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募了316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一线服务锻炼。大力推行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累计开发见习岗位并组织6452名毕业生参加见习,发放见习补贴超过4100万元,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面推广“1131”服务模式,确保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二是全面加强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援助。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将其作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稳定器”和“缓冲垫”。通过科学设岗、规范管理,累计通过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了5.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有效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其中,创新打造的“XX引领XX添彩”生态公益岗项目,因其将基层X建、生态保护与困难人员就业有机结合,获评XX市2022年度“十佳改革品牌”,相关经验做法在XX省委《今日信息》刊发,并成功承办了全省现场观摩会。为提升失业人员服务质效,出台《XX市提升失业人员服务质效工作方案》,通过大数据比对和网格化摸排,精准掌握失业人员底数,为17.2万人次提供了集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于一体的“12333”式标准化就业服务。通过足额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累计支出3.39亿元,有力促进了5.77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包含1.4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