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玉溪日报/2024 年/1 月/29 日/第 003 版要闻
关于玉溪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登)
——2024 年 1 月 9 日在玉溪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玉溪市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云南推进“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力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壮大“三大经济” 、推动“四个突破”等重点,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全市经济运行承压前行、总体回升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初步预计,2023 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城镇调查失业率、粮食产量 4 项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七个方面的成效:一是经济逐步恢复向好,基本盘总体保持稳定;二是动能转换加力突破,发展质效明显提升;三是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市场信心提振增强;四是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内生动力持续迸发;五是区域融合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展新颜;六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优势更加彰显;七是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2024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4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产业投资增长 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15%,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 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 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 2 个百分点,粮食产量稳定在 61 万吨以上。
三、2024 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一)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力促经济整体好转稳健前行
用好用活政策工具,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经济工作政策取向,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落实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尽快出台我市经济持续好转政策措施,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奖补资金落地见效。强化规划导向作用,加强“十四五”中期评估成果转化运用,抓好年度重点目标任务落实,确保“十四五”规划实施后半程更加有力有效;提前谋划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工作。抓实预期研判分析,用好省经济社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监测系统,丰富监测工具、拓展监测触角、提高监测时效。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工作。
(二)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锻造产业竞争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制造焕新,加快云南中烟烟草香原料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
建设,推动玉溪卷烟厂就地技改、复烤车间技术升级改造等项目竣工投产;开工仙福钢铁配套年
第 1 页 共 4 页

产 100 万吨焦化等项目,推进振飞钢铁、太标精工产能置换和玉溪精工年产 6000 台数控机床生产基地等项目,力促玉昆钢铁、仙福钢铁产能置换等项目全面竣工投产。抓好新兴产业迭代更新,推动红云制药智慧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等项目开工,提速亿纬锂能、恩捷隔膜、疫苗产业园(二期)等项目进度,打造红塔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力培育疫苗、单抗、免疫球蛋白制品集群。促进产业园区优化出新,推进产业链专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设计、招商及园区承接一体化发展,开展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试点,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
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构建一体化政务数据资源体系,推广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接入企业 330 户以上、设备 10000 台(套),力争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 75%以上。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力争云南移动第二数据中心及核心网灾备中心一期(云南移动双活数据中心)建成运营。
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提档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云南疫苗实验室玉溪分中心建设,争取申报 2 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研发平台,认定 5 家以上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备案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150 户以上,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50 户以上,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 户。集聚创新人才,深入落实“兴玉英才”支持计划,累计认定创新创业团队 20 个以上。
(三)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动投资消费同向发力
强化有效投资拉动。全周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抢抓增发国债政策窗口期,做实重大投资项目库、向上争资项目库、特许经营权项目库;深入开展重大项目集中攻坚,推进通海至石屏(龙朋)高速(玉溪段) 、新元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建设通海火车站进站道路及站前广场、新平十里河水库等项目,加快建设弥玉高速等项目,力促永金高速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通车运营,新建 5G 基站 1000 座。全链条推进产业项目招引,瞄准头部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大力“走出去”“请进来” ,开展责任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力争签约引进
5 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 40 个以上。全过程推进资源要素保障,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大用地、能耗、环评等要素保障力度,统筹用好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健全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紧盯聚客引流,丰富消费供给。实施人均旅游消费倍增计划,加快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沉浸旅游示范区、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澄江帽天山寒武纪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区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做优 5 条特色旅游线路,力争旅游收入增长 10%以上。紧盯业态创新,搞活消费市场。积极开展汽车展会、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持续推进绿色智能家电家居、绿色建材下乡,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消费增长点;打造数字消费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