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江苏法治报/2023 年/4 月/11 日/第 00A 版江苏法苑
站稳前沿阵地 释放司法动能
——扬州法院人民法庭工作纪实
本报特约记者 王彬 本报通讯员 张瑾瑶
扬州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扬州法院共下辖 21 个人民法庭,它们结合辖区产业特点、人文特色,精准职能定位,严格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谱写了一篇篇服务基层、情系百姓的生动篇章。 2022 年 9 月, 省法院在高邮法院和宝应法院氾水法庭进行 “ 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揭牌,扬州法院司法服务乡村振兴拉开新的序幕。
“ 节气工作法” 精准服务农业生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指导农耕生产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我们着力推进‘ 二十四节气’ 工作法,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变换中,针对辖区乡村产业特点,精准提供司法服务。” 宝应法院氾水法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氾水法庭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 找准司法服务农业发展的结合点, 打造 “ 节气工作法”,春季播撒法治“ 种子”,在夏季精心浇灌“ 育苗”,在秋季收获法治“ 硕果”,在冬季厚培法治“ 沃土”,依据自然节气统筹安排全年重点工作。
宝应是远近闻名的荷藕之乡。荷藕经济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不少百姓重要的生
计来源。
2022 年夏天,宝应一位村民沈某在打理藕塘时,发现不少荷叶有卷边、叶片发黄的问题。思忖再三,他觉得是临田承包人谢某在使用植保无人机给水稻喷洒农药时操作不当,导致藕塘被污染,进而造成作物减产。为此,沈某找到谢某,要求其赔偿自己荷塘的损失,遭到谢某拒绝后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到案涉田块进行实地勘察,还走访了当地农业技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司法案例应当发挥鼓励农户使用新型科技装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导向作用,综合权衡各方利益,最终判决被告谢某赔偿原告沈某各项损失合计 2.5 万元。
2022 年,该法庭成功化解涉莲藕种植、采收、买卖相关案件 20 余件,涉案金额达 230 余万元,有效保障了藕农的利益。
兴修司法“ 水利” 灌溉特色农业产业
江都,是南水北调的东线源头,肩负着“ 一江清水向北送” 的光荣使命,江都法院积极兴修
司法“ 水利”,为辖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司法灌溉。
大桥镇、宜陵镇盛产水果,宜陵黄桃、丁沟葡萄、樊川猕猴桃声名在外。果蔬种植产业矛盾纠纷困扰着种植户,为此,大桥、宜陵两地人民法庭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