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法治日报/2023 年/6 月/11 日/第 001 版
承德法院“ 三个一” 机制践行能动司法
本报记者 周宵鹏 本报见习记者 李雯 本报通讯员 王立全
“ 姑娘,你要是不嫌我身上埋汰,我想抱抱你。” 拿到民事调解书,75 岁的杨奶奶面对包村法官姚金丽老泪纵横。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家住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火斗山乡的杨奶奶来到村里的“ 法官工作室” 求助。姚金丽联合村干部和特邀调解员,齐心合力化解矛盾,老人晚年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近年来,承德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扬塞罕坝精神,坚持把能动司法贯穿法院工作始终,积极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构建“ 一村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一校一法官” 的“ 三个一” 工作机制,打通服务群众司法需求的“ 最后一公里”。
“ 我们聚焦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 三个一’ 工作机制,更好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作出法院贡献。” 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X组书记、院长李勇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法官下沉 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 一进村委会就能看见公示牌,法官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都有,真是太方便了。”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苇子沟乡三旗杆村村民付某说。
2004 年,石某向付某借款 1000 元,此后一直未还。虽经长辈、村干部等多次调解,欠款始终未能讨回。为 1000 元钱去县里打官司,路途遥远牵扯精力,但不追讨,付某又过不去心里这道坎儿。
今年年初,付某在村委会看到了“ 一村一法官” 公示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包村法官张宁的电话。张宁随即进行情况核实,并找到石某进行劝导。他耐心释法说理,句句直抵心窝。石某于当天就还清了欠款。
承德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乡村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基层法庭服务半径过大,司法服务末端落实存在短板,个别地区基层群众一旦发生纠纷,解决渠道少,寻求法律咨询难度高。
为有效解决诉源治理难题,承德中院于 2021 年下半年制定《构建“ 一村(社区、校)一法官” “ 三个一” 工作机制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实施意见》,创造性地推出“ 三个一” 工作机制。
据了解,承德两级法院以基层法庭为主,选派法官和法官助理与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进行定点包联,在村委会、居委会设立法官工作室和公示牌,公开法官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畅通联络渠道,群众有需求可随时联系到包联法官。
2022 年以来,承德法院包联法官就地化解纠纷 2265 件,联动化解土地纠纷 551 件,委托调解成功案件 1591 件,创建无讼乡村 469 个。承德法院一审民事纠纷案件同比下降 24.72%,基层法院服判息诉率同比提高 2.85%,各类信访案件同比减少 8.3%。
特邀调解 构建多元解纷体系
“ 怕麻烦,所以一直没有去法院起诉,没想到法官安排调解员跑到家里来调解,真是为我解
决了难题。” 家住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子镇的靳某某说。
2021 年 9 月,贾某和靳某某开玩笑嬉闹,贾某不慎将靳某某摔伤,导致其骨折住院治疗,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