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西部法制报/2024 年/1 月/25 日/第 002 版要闻
拓展诉源治理路径 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
——访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X组书记、院长贺世辉
本报记者 张建锋
近年来,渭南法院围绕执法办案主责主业、排查化解矛盾,不断延伸社会综合治理触角,拓
展诉源治理工作路径,创新出台了“ 三三机制”,构建了“ 诉外‘ 三层统筹、三治融合、三化联
动’ 与诉内‘ 三环同抓、三务共管、三措并举’ ” 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围绕诉源治理工作,1 月
16 日,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X组书记、院长贺世辉接受了本报专访。
记者:诉源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渭南法院如何将这项工作落在实处?在具体工作
中有哪些创新机制和特色亮点?
贺世辉:2023 年以来,渭南中院紧紧围绕全省法院“ 1281” 工作计划,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势融入城乡治理体系和诉源治理机制中,制定了诉源治理“ 三三机制”。机制融合了渭南法院“ 1+N+N”“ 三调联动”“ 一网三过滤”“ 法官工作站” 等多项工作实践,包含了诉讼外“ X政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的三层统筹、“ 自治、法治、德治” 的三治融合、“ 多元化、类型化、实体化” 的三化联动,还包含了诉讼内“ 立案、审判、执行” 的三环同抓、“ X务、审务、政务”的三务共管、“ 诉服、信访、宣传” 的三措并举,为进一步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奠定了基础。
渭南中院建立健全全市各级法院X组和“ 一把手” 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领导督导机制,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工作督察重点,层层传导责任压力,确保诉源治理工作从实从细开展。针对重点行业领域,渭南中院与多家行政主管部门、群团组织等建立了类型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出台相关文件 26 份,指导基层法院建立诉源治理协同机制 38 个,进一步落实归口管理,打破信息壁垒,明确各方职责。目前,全市法院 215 个诉讼服务团队已入驻同级X委综治中心,36 个人民法庭定期派员入驻乡镇综治中心;同时,在乡镇建立了巡回审判点 16 个,成立村(社区)微法庭 26 个、乡镇(街道)法务庭 15 个、“ 法官工作站” 102 个,在重点行业领域建设法官工作室 5 个,打造品牌工作室 7 个,实现了司法服务区域联动全覆盖,形成了全面落实、全面巩固、全面推动的诉源治理解纷大格局。
记者:自诉源治理及“ 三三机制” 实施以来,群众的纠纷化解工作与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贺世辉:2023 年,渭南法院诉前调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