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北京日报/2024 年/2 月/4 日/第 004 版要闻·时政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23 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寇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
见。
2023 年的主要工作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监督指导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紧紧围绕新时代首都发展,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按照“一马当先、走在前列”的要求奋力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力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支撑和服务。全年新收案件 878247 件,比上年上升 9.2%,其中刑事案件 19200 件,民商事案件 489642 件, 知识产权案件 60929 件, 行政案件 28008 件, 执行案件 260167 件, 其他案件 20301件;审结案件 899420 件,上升 9.7%;未结案件 184194 件,下降 10.3%,全市法院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和发展。
一、牢牢坚持为大局服务,以高度ZZ责任感全力服务保障新时代首都发展
牢记“国之大者” ,聚焦首都功能,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一是紧紧围绕维护ZZ安全和首都社会稳定首要任务,切实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使命。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筑牢维护ZZ安全的铜墙铁壁。依法严惩杀人、抢劫、重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审结此类案件 650 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恶犯罪一审案件
19 件,坚决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惩治侵犯个人信息、网络暴力等违法犯罪,审结相关案件 305 件,推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坚决贯彻X中央反腐败斗争决策部署,依法严惩贪污贿赂犯罪,审结职务犯罪案件 402 件,行贿犯罪案件 71 件,助力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二是紧紧围绕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全市法院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35 项举措全部落地,法院负责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 6.0 版改革方案中的 10 项任务全面完成。坚持平等保护原则,加强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审结相关案件 9288 件,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作为犯罪处理,坚决防止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通过信用修复证明帮助 1296 家企业重返市场、回血再生。精准服务对外开放,大力加强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建设,审结涉外民商事案件 2314 件,涉外知识产权案件 7433 件,涉外仲裁司法审查案件 79 件,助力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审结金融借款、私募信托、破产重整案件 24093 件,以法治方式化解债务风险,保障企业持续运营,稳住职工就业。
三是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促进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紧扣科技自立自强,依法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件增长 150%,让恶意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有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紧扣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依法审理相关案件 15794 件,审结全国首例 AI 生成图片著作权案,在新领
第 1 页 共 4 页
域新业态中明确行为标准、树立市场规则。紧扣科创企业司法需求,新设“中关村科学城知识产
权巡回审判庭” ,实现“三城一区”巡回审判全覆盖。
四是紧紧围绕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提供法治支撑。紧扣“疏整促”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持续落实“四提前”机制,深入群众开展矛盾化解,助力重点项目涉诉比例保持在较低水平,征收腾退类案件下降 22.8%,中轴线申遗保护相关纠纷全部在诉前得到化解。紧扣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在 8 家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审结环资案件 340 件,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紧扣京津冀司法协同,与津冀高院会签框架协议,实时实质实效落实 26 项司法协同举措,三地法院跨域立案、委托执行 40185 次。
二、牢牢坚持为人民司法,以“如我在诉”的意识维护司法公正、保障民生福祉
坚持人民至上,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责任感着力解决群众所急所
盼。
一是用心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民生案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在坚持依法严惩的同时,全力追赃挽损,审结此类案件 1099 件,挽回经济损失约 20 亿元。聚焦劳动者权益保护, 审结劳动争议案件 41526 件, 依法保障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针对网络时代“隐形加班”现象,将下班后利用微信付出实质性劳动依法认定为加班,保障劳动者“离线休息权” 。聚焦购房权益保护,审结房屋买卖案件 10133 件,推动涉案房屋及时交付。聚焦老年人权益保护,持续打击养老诈骗,守住老年人钱袋子,追回养老钱 2000 余万元,涉老赡养案件平均审理时间不到 30 天,以审判“加速度”守护最美“夕阳红” 。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 6344 件,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 747 份,选派 539 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判后回访等做法被“未成年人司法工作服务”国家标准采纳。聚焦特殊群体司法诉求,向残疾当事人敞开诉讼绿色通道,为受家暴威胁的妇女儿童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 198 份,向超大社区职住分离的上班族开放夜间法庭 500 余次,对 401 名身处困境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金,深入学习“浦江经验” ,全市法院院庭长常态化值班接访 10846 次,让司法为民带着温度落地。聚焦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依法审结涉军案件 485 件。聚焦群众普法需求,新建“普法驿站” 318 个,开展法律“十进”3265 次,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在去年极端强降雨抢险救灾中,法院干警深入群众诉前化解矛盾纠纷 779 件,对进入诉讼的 62 件纠纷快审快结,帮助受灾群众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二是用心用力破解群众反映突出的执行难题。千方百计查找被执行财产,在完善执行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全面建设财产线索接转中心,接收财产线索 13895 件,成功查控财产 5346 件。千方百计解决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难题,将短视频平台财产性权益等新类型财产纳入执行范围。千方百计解决被执行财产处置难问题,创新大宗财产分拆处置方式,大力推进司法网络拍卖,司法网拍财产 2.3 万件,成交金额 209 亿元, 为当事人节约佣金 7.3 亿元。全年执行到位金额 1262.5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提升 6.6 个百分点。
三是用心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审判质效问题。着力强化对审判权行使的监督制约,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严格执行审委会、合议制、法官会议等制度,各法院召开审委会 395 次,法官会议 3796 次,审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抗诉案件办理情况,确保审判权依法公正规范行使。着力促进裁判尺度统一,完善提级管辖机制,对 43 件重大疑难案件依法提级审理;强化院庭长办案示范作用,院庭长结案 347721 件,占结案总数的 38.7%。着力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强化审判质效管理,开展积案清理,清理率达 97.5%,超 12 个月存量案件占比从 2.5%大幅下降至 0.5%。着力激励全体法官干警争创一流业绩,健全全员一体化考评机制,推动审判质效持续提升,法官人均结案 354.5 件,增长 23.1 件,一审服判息诉率提升 6.3 个百分点。
三、牢牢坚持改革创新,以新时代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推动全市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