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东莞日报/2024 年/2 月/9 日/第 A07 版权威发布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4 年 1 月 31 日在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 陈小飞
各位代表:
现在, 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 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3 年主要工作
2023 年,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市委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支持下,聚焦“ 公正与效率” 工作主题, 忠诚履职尽责, 持续推进高质量司法, 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5.04 万件,办结 23.25 万件;其中市中院受理 2.77 万件,办结 2.56 万件。新收案件 11 年来首次同比回落,降幅为2.43%,10.8 万件纠纷诉前成功调解,同比增长34.1%,全市法院总体质效居全省前列,27 个案件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全市法院 31 个集体和个人获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 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全国法院先进个人” 等一批先进典型。
一、深化平安建设,助力实现高水平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办结一审刑事案件1.54 万件, 判处罪犯1.78 万人。严惩间谍窃密、邪教、暴力恐怖犯罪,坚定捍卫国家ZZ安全。防范化解风险,有序推进“ 团贷网” 案财产处置,严惩涉众型经济犯罪,办结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案件45 件。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办结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案件 691 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办结涉黑恶案件34 件290 人,黑恶财产执行到位3772 万元,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严惩袭警犯罪29 件,让暴力抗法者付出代价。
守牢民生安全底线。从严从快办结高空抛物、危险驾驶、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 5195 件,维护好群众头顶上、脚底下、舌尖上的安全。严惩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协同开展打击缅北电诈专项行动,办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1426 件,刘某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入选全省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贯彻个人信息保护法,严惩窃取倒卖个人身份信息、社交媒体账号等犯罪案件 30件。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网络犯罪,吴某飞“ 造谣老夫少妻案” 获评全国妇联“ 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依法惩治腐败犯罪。完善监察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办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 47 件,判处罪犯 46 人。保持“ 打虎”“ 拍蝇” 高压态势,高质量完成省法院指定管辖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依法惩处粮食购销、医药等领域群众身边的“ 微腐败”。持续开展职务犯罪违法所得追缴专项执行行动,及时控制赃款赃物3041 万元,努力挽回国家和人民损失。强化以案释法,协同省市纪委监委组织X员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10 场1158 人次,将“ 庭审现场” 变“ 警示课堂”,以身边案警示教育身边人,扎实做好案件办理“ 后半篇文章”。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依法宣告4 名被告人无罪。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4211 名罪行较轻的被告人判处缓刑、管制或免予刑事处罚等。落实刑事案件辩护律师全覆盖,依法为2265 名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尊重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认真听取律师辩护和代理意见,充分发挥律师促进公正司法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作用。健全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机制,办理案件 1710 件,对 4人裁定不予减刑、假释。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依法封存犯罪记录 274 人次,最大限度教育挽救罪错
第 1 页 共 6 页
未成年人。
二、围绕中心大局,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树牢“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理念,推动 28 项措施落地落实,涉企纠纷全流程提速增效,办结商事案件7.8 万件,诉讼标的金额439.7 亿元,法院牵头的营商环境考评指标连续4 年居全省前列。开展保护产权专项行动,依法加大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办结职务侵占、挪用资金、背信案件 99 件。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深入企业走访问需、开展法律体检 89 场,打好助企惠企“ 组合拳”。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办结侵害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276 件。支持金融“ 活水”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2 案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护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办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1534 件,聘请12 名港澳台籍特邀调解员,挂牌成立涉侨纠纷调解工作室,调处跨域民商事纠纷。支持大平台、大项目建设,保障赣深高铁沿线土地房屋征收腾退,妥善化解涉地铁1 号线站点地块移交、滨海湾新区建设等纠纷。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自主创新、 保护公平竞争的职能作用, 办结知识产权案件3770 件。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协议,构筑我市知识产权“ 严保护” 格局。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与市版权局共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会同中国“ 音集协” 设立全国首个“ 调解许可服务站”,提供确权、授权、维权“ 一站式” 服务。支持潮玩文创产业、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龚某非法销售侵权复制音乐书籍案” 获评广东省版权十大案件。严格保护科技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 判处非法窃取公司源代码等技术秘密的程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 并处罚金20 万元。 严惩 “ 搭便车”“ 傍名牌” 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涉“ 马可波罗” 等案中适用惩罚性赔偿,最高判赔880 万元。
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充分发挥破产审判“ 积极拯救” 和“ 及时出清” 功能,办结破产案件643 件,化解债务182 亿元, 盘活土地、 房屋43.25 万平方米。 全面建立破产案件快审程序, 审查周期缩短一半, 287家资不抵债、拯救无望的企业快速出清,11 家仍有市场潜力的高负债企业实现快速重整、和解,成功恢复生产经营。通过破产不停产、协商引进意向投资人等方式实现光华医院成功重整,约 9 亿元债务得以清理,500 余名职工就业岗位得以保障。率先探索跨境追收债权,运用“ 法院主导+政府协调+银团参与+管理人执行” 模式追回 1.2 亿元,创造破产案件成功追收境外债权新纪录。率先探索“ 大陆法院判决+台湾地区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法院判决” 三步走,依法追究破产企业境外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责任。
守护东莞绿水青山。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深化环境资源审判“ 三合一” 改革,办结环境资源案件 892 件。加强跨区域司法协作,联动东江流域 8 家中院、12 家基层法院签订合作协议,聚力守护好一江碧水。与市生态环境局建立执法司法衔接机制,促进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环境资源案件同比下降 62.63%。依法整治噪声污染,张某诉某房地产公司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案,获评全省法院服务保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典型案例。
三、回应群众关切,倾力守护高品质生活
切实保障民生权益。办结涉就业、住房、养老、育幼、教育等案件 1.31 万件,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促进制造业劳动争议全链条化解” 获评全省法院“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专题改革案例。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办结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家事案件 2459 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告诫书 30份。市中院首次适用内地与香港法院《婚姻家事安排》,认可和执行香港特区法院离婚判决。第一法院发布家庭教育指导令,敦促离异夫妻依法带娃,入选全省法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发挥司法救助“ 托底” 功能,为经济困难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63 万元、发放救助金589 万元,彰显司法人文关怀。
优化便民诉讼服务。梳理 240 项高频事项,形成 2350 份标准化材料,推进全市法院诉讼服务标准、流程、时限、口径“ 四个统一”。打造“ 厅网线巡” 四位一体服务平台“ 升级版”,实现诉讼服务“ 线下一站式”“ 线上一网通”。全省率先推进“ 政务+法务” 服务联动,两级法院诉讼服务入驻东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法院官网、微信公众号、“ i 莞家” APP 等均开通智能化诉讼服务,形成“ 掌上诉讼” 新格局,让当事人更能感受到“ 指尖诉讼” 的便利。增设适老、适残特殊立案窗口、开通“ 绿色通道”,让诉讼服务更有温度。
确保胜诉权益兑现。 推动完善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集中开展 “ 莞薪无忧” 等专项行动,
第 2 页 共 6 页
执结案件 8.52 万件,执行到位金额 178 亿元,实际执行到位率等质效核心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对有财产的坚决执行到位,线上查询 294 万件次,查封房产 2361 处,扣押车辆 514 台,网拍变现 29 亿元。对暂未发现财产的决不放弃,拓宽查人找物渠道,支持申请执行人发布悬赏广告、委托律师调查,恢复执行案件4700 件,执行到位25 亿元。对失信行为依法惩戒,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21 万人次,拘留、罚款206人次,以涉嫌拒执犯罪移送公安机关56 人次。对守信行为正向激励,引导1.98 万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为5363 家企业修复信用。“ 放水养鱼” 式执行,助力松山湖某科技企业从欠债7000 万元濒临破产到年产值20 亿元,《人民法院报》《南方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
四、夯实法治保障,聚力助推高效能治理
完善诉源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不断升华诉调对接“ 1+2+3” 机制,主动融入X委领导的“ 1+6+N”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助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做实源头预防,以“ 万人成讼率” 为重要抓手,推进实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通过“ 诉前调解+司法确认” 成功化解一宗8 亿元的商事纠纷,为企业解决债务困境争取时间,实现多赢。做强诉调对接,与48 家单位联动共建, 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4.9%。 与市总工会联合印发优化劳动争议诉调工作方案, 持续擦亮“ 法院+工会” 调解品牌。第二法院联合沙田镇创建全国首个住宅小区纠纷诉源治理中心,让“ 创新港城” 成为安心的“ 幸福港湾”,《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做优司法建议,落实“ 抓前端、治未病”
要求,针对引起类案多发高发的深层次问题,向有关行政机关、行业组织发出司法建议91 份,反馈率为
98.9%,实现“ 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共促法治政府建设。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助力深化“ 放管服” 改革,办结行政诉讼案件3746 件、行政非诉执行案件 1.12 万件,行政机关败诉率降至 4%。力促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发挥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作用,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涉社会保障、土地规划等涉众型纠纷,以撤诉、和解方式结案
408 件。进一步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机制,市领导带头示范,出庭应诉首次实现 100%全覆盖。加强与行政机关的良性互动,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业务座谈、授课培训、观摩庭审80 场,助力提升一线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素能。
弘扬社会文明风尚。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 责任,加强精准普法、以案释法,开展“ 六进” 送法246场,发布法治报道 1110 篇。认真贯彻实施民法典,加强释法说理,2 个案例入选全省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以“ 小案件” 讲述“ 大道理”。在请求物业公司出具证明案中,明确物业公司充电桩安装协助义务,彰显支持绿色出行司法理念。在祖孙三代遗产继承案中,从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权益角度出发促成和解,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在宠物狗间接致人摔伤案中,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