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延安日报/2024 年/2 月/28 日/第 009 版直通延安两会
用延安精神建设好延安法院
——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3 年工作综述
通讯员 田家军 记者 贾志敏
延安,不仅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重要发源地和全国法治工作者的精神家园。作为圣地法院,有责任、有义务带头把延安精神和人民司法优良传统转化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
2023 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提出“ 用延安精神建设好延安法院,做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人” 总体治院理念,紧扣“ 公正与效率” 主题,构建“ 五色” 法院文化体系,系统实施“ 一十百千万”工程,积极开展“ 双创” 活动,扎实将“ 三个年” 活动和“ 一六四” 工作布局落实到执法办案全过程,具有鲜明红色印记和传承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审判执行“ 延安实践” 初步成型。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 66322 件,审执结案 62754 件;其中市中院受理案件 4905 件,结案 4306 件。法院案件受理数明显减少,发改率大幅降低,审理周期持续缩短,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执法办案呈现质效双升良好局面。全市法院 18 个集体、46 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坚持X的领导聚力 建设ZZ型法院
坚持X的绝对领导是人民法院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从严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认真贯彻《中国共产X政法工作条例》,主动向市委报告工作 12 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确保每个环节有力推进,民主生活会高质量完成,“ 四下基层” 取得实效。
提升案件质效着力 建设实绩型法院
“ 公正与效率” 是人民法院工作永恒主题。全市法院围绕厚植X的执政基础,依法严格履职
尽责,全力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职责使命。
服务发展大局。市中院出台《关于贯彻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 ,引导两级法院认真落实“ 一六四” 工作布局,确保“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就保障到哪里”。与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 ,在全省率先建立全方位、常态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推进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目前,两级法院和政府职能部门签署联动协议 81 个,在推动社会治理、依法行政、风险化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 35031 件,涉案标的 59.15 亿元。市中院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意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尽全力让市场主体“ 活” 起来,让市场环境“ 火” 起来。
依法履行审判职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依法审结各类刑事案件 1998 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法审结抢劫、杀人、危害社会安全等恶性暴力犯罪案件 206件,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数量连续 3 年下降,平安延安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助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审结一审行政案件 216 件。其中,依法撤销、变更行政行为和确认行政行为违法、责令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 44 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 88.6%,同比上升 17.2 个百分点。连续 9 年发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 ,提供执法咨询 44 次,协同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延安建设。
开展“ 苹果红了· 诚信延安” 执行专项行动。注重柔性司法和规范执法融合,与公安、网信、行政审批等部门构建诚信社会建设联动机制, 完善联合惩戒威慑机制, 全面提升案件执行完毕率、
第 1 页 共 3 页
到位率。全市法院执结案件 22716 件,执行到位金额 48.83 亿元,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7830 人次、限制高消费 13066 人次、司法拘留 474 人,努力将群众手中的“ 纸上权益” 变成兜里的“ 真金白银”。
站稳人民立场倾力 建设服务型法院
人民法院根在人民,源在百姓。全市法院始终把司法为民要求落实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让群
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全面推进诉讼源头治理。市中院制定《关于全面加强诉源治理工作指引》 ,提出“ 十个少一点” 工作目标,明确人民法庭“ 两中心两基地” 职能定位,构建起多层次、体系化诉源治理机制。洛川、宜川、志丹等法院因地制宜推出解纷模式,吴起、甘泉、子长等法院建立房地产、医药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主动融入X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市中院和 8 家基层法院案件受理数回落,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