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广西法治日报/2024 年/3 月/20 日/第 004 版今日看台
“ 三源” 共治 解纷又解愁
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报记者 林东婷 通讯员 吴昊 黄淑琪
审判执行工作干得好不好,人民群众的感受最直观,评价最客观、最公正。
2023 年以来, 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 主动延伸司法职能, 以诉源、 执源、访源治理为抓手,从源头减少诉的形成、案的衍生、访的产生,充分发挥基层法院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参与、规范、推动和保障作用,为人民群众解纷、解忧、解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深化诉源治理,着力减少诉的形成
诉源治理的根基在群众,兴宁区法院持续强化人民法庭的基层社会治理职能,发挥诉前多元
解纷联动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 我家祖坟被破坏了,我一定要他们补偿!” 2023 年 4 月,在法官到达人大站点活动现场时,村民方某情绪激动地说,兴宁区五塘镇人大代表当即邀请法官和“ 族老” 共同进行调解。
经了解,某林场将地块发包给某公司用于树木种植,某公司承包的一支施工队在施工时,挖
坏了村民方某家族的祖坟,方某要求施工方支付相应的补偿。
调解中,“ 族老” 以通俗的语言向村民方某释法说理,法院代表与人大代表负责与林场及施工方代表沟通。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并签订调解协议,某林场补偿村民 1.5 万元,当场支付 5000元,并承诺余款在一个月内支付完毕。
抓前端、治未病、促和谐,兴宁区法院把矛盾纠纷消于“ 未诉” 之际、化解于“ 将诉” 之时,
2023 年来,诉前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4849 件,成功率 70%。
在审理南宁市兴宁区某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物业纠纷时,兴宁区法院五塘法庭法官刘慧玲发现物业纠纷涉众面广,业主不交纳物业费的原因五花八门,墙面质量有问题、安保措施不力、保洁不到位等。
“ 洋洋洒洒的几页判决书不能真正化解小区的物业纠纷,要解决问题,还得深入了解,从源
头抓起。” 刘慧玲说。
为此,五塘法庭联合社区力量,组织“ 族老” 调解员诉前调解,给予双方当事人更多的倾诉机会;法官听民意解民忧的同时,以个案为例进行普法,并开展实地调研走访,针对管理漏洞给公司提出合理建议。
今年 3 月 4 日,五塘法庭收到南宁市兴宁区某物业公司送来的锦旗,感谢五塘法庭为其解决诸多物业矛盾纠纷。
除了发挥多元解纷的作用,兴宁区法院还着力挖掘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问题,就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等方面提出司法建议 13 份,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开具了司法“ 处方”。该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数量连续两年下降,其中 2022 年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下降 26.9%,排名全市第一;2023年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下降 4.36%,优于南宁市法院平均水平。
深推执源治理,着力减少案的衍生
“ 如何在诉讼阶段实质化解小标的案件,这是我们执源治理工作的突破口。” 兴宁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潘俊秀说,执行虽处于诉讼流程的末端,但诉讼前端的每个环节、每个程序都直接影响执行效果。
第 1 页 共 2 页
兴宁区法院加强立审执衔接,在裁判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