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常德日报/2024 年/5 月/4 日/第 004 版法治
诉调对接聚合力 多元化解劳动争议
——武陵区人民法院德山法庭打造“ 法院+工会” 诉调对接机制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张念 通讯员 黄小锋
武陵区人民法院德山法庭地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市场主体 10000 多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0 余家,务工人员多,劳务纠纷风险大。
产业发展要行稳致远,离不开和谐健康的劳动关系。省时省力省心地化解劳动纠纷,对于企业与劳动者而言都至关重要。如何发挥“ 法院+工会” 应有效用,促进诉源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武陵区人民法院德山法庭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 用一个个鲜活实例, 给出了自己的实践答案。
“ 建、管、用” 多措并举
探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新模式
2022 年 12 月 14 日, 常德经开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在武陵区人民法院德山法庭揭牌成立。这也是湖南省首家“ 法院+工会” 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
依托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为载体,德山法庭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新模式,打出
“ 建、管、用” 组合拳,多途径、多层次调处劳动争议,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在“ 建” 上下功夫。完善“ 法院+工会” 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职能,坚持将诉前先行调解与诉中委托调解有序衔接,融合工会与法院力量,聘请工会成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并由法官与特邀调解员开展诉调对接工作,依托工会贴近基层劳动者、擅长群众工作的“ 娘家人” 优势,结合法院在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专业性、权威性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劳动争议高效化解。
——在“ 管” 上做文章。出台“ 法院+工会”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对流程、时限、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促进工作规范化、场所定点化、调解补助标准化;强化人员管理,定期组织调解员参与专项培训、业务培训,增强调解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诉调对接工作水平。同时,做好调解员信息的日常维护、认证等工作,确保“ 调裁审” 衔接工作机制正常有效运行。
——在“ 用” 上见成效。优化诉调对接程序,建立劳动争议“ 一案一档” 工作台账,由承办法官指导特邀调解员在诉前阶段做好案件事实证据固定、当事人身份信息录入、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确认及联系方式等工作, 为后续审判工作开展打好基础。 自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成立以来,诉前共同化解企业与职工的劳动争议 262 件,仅有 20 余件劳动争议案件最终进入诉讼程序,极大地节约了司法资源,有效预防化解劳资纠纷,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法院+工会+N”
跑出多元解纷“ 加速度”
“ 公司开除我不给补偿金,我不服气。”“ 员工擅离职守,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我们是可以
开除的。” 今年 3 月,德山法庭调解室内,湖南某新能源有限公司的代表和员工吵得不可开交。
据悉,湖南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常德一家重点高科技企业。该公司在员工考勤管理、奖惩等
方面制订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由于一线车间气味较重,部分员工经常在工作期间脱离岗位。于
是,公司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了与这些员工的劳动合同,没有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之后,
9 名劳动者以未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等为由将该公司诉至法院。
对此,德山法庭立即启动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选取其中 3 件作为示范案件,先行通
第 1 页 共 2 页
过“ 法院+工会” 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处理,并邀请工会成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共同进行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