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浙江法治报/2024 年/5 月/9 日/第 007 版平安
象山法院:向前延伸多元解纷,调出温度与速度
通讯员 陈逸舟 周芮 本报记者 高敏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近年来,象山县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 枫桥经验”,积极主动融入X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把诉调对接的“ 调” 延伸到最前端,推动乡野间、家门口、行业间的多元调解品牌落地生花。
探寻“ 乡野间” 的解纷密码
“ 水沟在我家宅基地上,我有权利填充。”
“ 你没跟我商量就自己填充了水沟,污水排不出,全都倒流进我家屋子里了。”
……
一条水沟堵住了两家人的心,双方吵着吵着就吵到了象山法院定山法庭特邀人民调解员老戴
那里。
“ 邻里间的纠纷往往不在理而在气,气顺则怨消,因此不能一味回避矛盾。” 老戴告诉一同参与调解的法庭同事们。
耐心听完争辩后,老戴一边以“ 千金买屋,万金买邻” 的情理引导双方互帮互谅,一边对照房屋平面图,采用“ 摆事实、讲法律、谈安全、论后果” 的方式,详细说明了水沟填充的隐患。在老戴的劝解下,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都慢慢冷静下来,接受了老戴提出的解决方案,并签订和解协议。
老戴今年 64 岁,退休前在象山县定塘镇政法办从事调解工作,早就习惯了在村里的家家户户间“ 踏破铁鞋磨破嘴”,是各种纠纷调解现场的“ 定海神针”。2022 年底,老戴被象山法院定山法庭特聘为法庭调解员,并在今年挂牌成立“ 老戴调解工作室”,至目前已成功调解案件 335 件,调解成功率 74.12%。
调解员队伍是推动乡村诉源治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坚实力量。为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象山法院大目湾法庭与辖区乡镇联合司法所成立了诉前调解工作室,从退休政法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专业人士中聘任特邀人民调解员,形成“ 庭、站、点、员” 基层法律服务网络。
建强“ 家门口” 的解纷阵地
“ 张法官,多亏了您支的招,让我把一个僵持了半年的纠纷给调成了。” 在运用“ 面对面、背对背” 调解法化解了一起水管老化导致上下楼漏水的纠纷后,社区调解员小韩兴奋地对象山法院石浦法庭张法官说。
小韩是石浦镇金屏社区“ 星星” 调解工作室的社区调解员。金屏社区辖区大多为老旧散居住宅楼,房屋年久失修造成的设施损坏现象较为常见,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