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关于加强X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调研报告[更多最新热点素材,请关#注公众号:【哒哒君】, :&【l%czwk】, 更多素材,请认^准哒哒平台,谨防被骗;哒哒代写,高质量绝对@保密,好评如潮;]
干部选拔任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环节。而要选准人用好人,从根本上讲,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干部制度。既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又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涉及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概括起来至少包括六个方面: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否坚持了X的干部政策和X管干部原则,选拔任用的干部是否真正具备《X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资格和条件。②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是否坚持了干部工作的有关程序。③人选的提出是否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进行了广泛的民主推荐。组织部门在履行考察职责时,是否客观深入地对考察对象的德才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所掌握的情况是否真实可靠。⑤X委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酝酿,每位班子成员是否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⑥X委向人大、政府、政协推荐干部时,是否严格按照法律和有关章程办事,等等。这些方面无论哪里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甚至有可能给X的事业带来损失。其中,“人选提出、组织考察、X委决定任免”三个环节尤为关键,应该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
第一,关于对人选推荐、提出过程的监督。推荐、提名是干部提拔使用的第一个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中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干部选拔的整个过程埋下隐患。作为组织部门,实施对这一过程的监督,重点是了解推荐工作的组织者是否严格按照《条例》中有关民主推荐的各项规定办事;民主推荐的结果是否及时、如实向X委作了汇报;是否遵守了保密纪律,有没有向外泄露推荐情况的问题,等等。
从实践看,推荐、提名环节中最为常见的问题有两种:一是,在某个岗位出现空缺后,X委主要领导往往不是通过民主推荐和集体酝酿提出人选,而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认为某某同志可以从事该项工作,并就此意见直接与班子部分成员进行沟通,或委托分管的同志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在有的地方,这种领导意图的表达更加直接了当,主要领导想要安排某个干部,就会亲自向组织人事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人事部门安排考察。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领导的推荐往往胜过其他班子成员和众多群众的意见。主要领导的推荐很可能会成为其他班子成员及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开展工作的最终目标,从而使大家自觉不自觉地迎合主要领导的意图,保证领导意图的实现。有时就连上级组织部门派去参与考察的同志,也会在考察过程中按主要领导的意图行事,通过组织考察的形式维护“一把手”的“权威”。二是,虽然人选的提出按规定进行了民主推荐,但推荐工作是依照领导意图,根据拟提出人选的情况制定推荐方案、介绍推荐要求、确定推荐范围等,把领导意图以特殊的程序强加给群众。看似程序完备,事实上不代表民意(当然,这里还要区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对参加推荐的同志作适当引导,这样做也是必要的)。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既没有进行民主推荐,也没有进行酝酿,上级组织部门只要检查一下X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干部问题的会议记录、纪要或请下级X委组织部门介绍一下任用过程及工作程序,就可一清二楚。
而对于后一种情况,要进行有效监督则有一定难度。个人认为,要真正加强对干部提名过程的监督,除了对提名程序进行监督外,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X委主要领导的监督。组织部门作为X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在干部的考察考核和日常管理过程中,经常与各个层次的领导同志接触,与主要领导及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同志接触更多,对他们的情况相对了解较多,容易发现一些领导同志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发现问题时,一定要以对X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通过谈话提醒、诫勉等形式提出明确要求,促使其在干部任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办事。同时,应该明确规定,就提名和推荐环节来讲,必须严格按《条例》办事,任何人选的提出,都必须通过民主推荐产生,并且经过班子成员的充分酝酿。即使是交流提拔的,也应在干部原所在地方和单位进行民意测验。如果发现不按《条例》规定办事,不向上级X委如实汇报推荐情况,或者向外泄露推荐情况的,对主要责任者要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用人失误的,要依照《关于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给予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