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妇女报/2023 年/6 月/14 日/第 005 版权益周刊/观察
天津市河北区妇联推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力
发挥“ 联动力” 当好守护者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 我想继续上学⋯⋯” 天津 15 岁的小雯,向妇联组织拨通了求助电话,电话这头的妇联人心头一紧。
街道妇联立即与社区妇联、楼栋长、当事人邻居了解详细情况。原来,小雯三年级时因在学校被同学孤立,母亲强制小雯退学,父亲独自在外经商,对家里的事情基本放手。小雯拨通了“ 12338”,希望能够得到妇联的帮助,重返学校,继续上学。
妇联组织想立即前往家中探望孩子。但其母亲拒绝沟通,其父也表示不希望外人打扰他的家
庭。这对妇联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重大阻碍。
社区妇联之后多次拨打小雯的电话,无人接听,可孩子恳求重返校园的愿望一直牵动着妇联
干部的心。不能入户,就只能通过电话联系打开沟通的大门。
经过多次碰壁,终于,小雯的父亲被感动了,电话接通了,其父称:小雯三年级时患抑郁症,精神时好时坏,一直在治疗中,没有精神残疾的证明。父亲始终觉得孩子有病,不能上学,怕孩子受歧视。
这通电话更加坚定了妇联干部帮助小雯的决心。几天后,社区妇联加上了小雯本人的,
通过聊天,得知她曾就读于河北区某小学,孩子多次表达了重返校园的渴望。
于是,每周,街道、社区妇联都入户看望孩子,和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夫妻俩从一言不发到放下戒心,经过反复做工作,小雯的父母终于同意孩子复学。但他们充满了担心:孩子精神时好时坏,现在年龄 15 岁了,哪个学校能够接收她上学?孩子在学校会不会受到歧视?
为了打消孩子父母的顾虑,圆孩子上学梦,河北区妇联联系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就小雯的学籍
问题召开协调会,最后决定由原学校为其办理复学手续,跟着六年级随班学习。
复学手续办理成功,学校第一时间安排小雯参加班级学习。针对小雯学习状况,语、数、外
三科老师分别为孩子进行辅导,鼓励她与班里其他学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