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法院报/2024 年/4 月/16 日/第 001 版
法治力量,守护未来与花开
——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综述
本报记者 姜佩杉
“ 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儿童是未来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用温厚有力的话语强调了妇女儿童群体的重要性。
法治始终是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幸福健康的强有力护盾。
X的二十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工作,转变家事审判理念、深入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加大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反家庭暴力治理,延伸司法职能、加强法治宣传,努力让尊重妇女、关爱儿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妇女儿童人生更加出彩、生活更加幸福。
汇聚合力、建设机制,织密保护之网
协力同心,方能共赴事功。
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早在 2017 年,最高法即牵头建立包括 15 家单位共同参与的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之后,各地法院陆续建立跨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深化发展,目前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不断织密织
广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之网在全国铺展。
在广东,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与当地妇联成立妇女儿童权益诉讼保护与研究基地、发布全市一体化的家事审理规程、构建全省首个多功能的少年家事诉调中心、建设女童保护中心等一系列机制,帮助深陷纠纷的妇女儿童解决困难。
在四川,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积极与妇联、民政、司法、公安等部门联动,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家事纠纷调解室,推动家事纠纷诉前化解,成立“ 一站式反家暴平台”,第一时间下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积极探索有力措施赋予保护令强大的可执行性。
在天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妇联联合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合作机制》 ,对曾遭遇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进行有效观护,做好心理健康服务,促进涉未成年人纠纷妥善化解。
……
今年是少年法庭诞生四十周年。进入新时代,少年审判工作怎样才能“ 四十不惑” ?
加强少年审判机构及机制建设,推动涉少年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判工作融合发展,促进
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是第一个答案。
许多涉少年刑事案件,初期多以涉少年民事纠纷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知,根源无不在于
家庭、在于学校、在于社会。
“‘ 三审合一’ 不仅是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部门整合,更是司法理念的更新,体现着以未成年人为中心的一种新的内在的法律逻辑。 ”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3 年 6 月,最高法X组经认真研究,决定将研究室、刑一庭、民一庭共同组成、分工负责的院“ 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 职能整合,成立少年审判工作办公室,依托民一庭运行,建立专门、相对独立的工作机制,集中、统一负责全国少年审判工作监督指导,进一步强化少年审判的专业化建设。
第 1 页 共 4 页
“ 少审办” 一经成立,立刻展现出勃勃生机:推动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审判机制改革,举办调研座谈会加强对下指导,研究建立未成年人审判绩效考核体系,研究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单独案号,完善未成年人案件统计指标体系⋯⋯
一个自上而下的少年审判改革方向就此明确。
同年 11 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全省法院少年审判庭授牌仪式暨成立大会,标志着该省高、中两级法院实现了少年审判机构全覆盖,全省三级法院实现了少年审判工作机制全覆盖。
“ 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大举措,是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必要举措,具有历史意义。” 关于人民法院设立独立建制的少年专业审判机构,佟丽华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强化保护、转变理念,构筑安全港湾
孩子的笑容,是社会最美的乐章。
妇女的力量,是国家与社会的“ 半边天”。
一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延伸司法职能,呵护纯真笑容,驱散天空阴霾。
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
2023 年,全国法院审结案件 4.1 万件 6.1 万人,同比增长 28.5%。对“ 姐弟坠亡案” 被告人张波、叶诚尘,假借恋爱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笃群,线上“ 隔空猥亵” 线下威逼强奸的王小山、孙保昌等,依法判处死刑。
健全司法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最高法联合最高检、公安部等,出台《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 ,并于同月联合全国妇联等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解读宣传有关司法文件,释放从严惩处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号,明确网络隔空猥亵系列复杂法律问题, 表明严惩强奸、 猥亵未成年人犯罪的鲜明态度; 会同全国妇联发布 《关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 ,促进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持续推进反家庭暴力治理——
最高法 2023 年先后发布两批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推动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司法解释和 《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精神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被抢夺、藏匿以及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子女也是家庭暴力受害人等裁判规则。全国法院全年发出各类人身安全保护令 5695 份,同比增长 41.5%。
2024 年,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 案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仅有一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