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人民法院报/2024 年/4 月/15 日/第 001 版
“ 法院+妇联” 同心共解家事千千结
——内蒙古呼和浩特法院创新模式加强家事少年纠纷化解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车晓梅 本报通讯员 马群
“ 家里的钱都是我挣的,你凭什么和我争财产?!”
“ 虽然我没有正式工作,但是我一直在努力赚钱,家里的各种开销从来没少给你一分!” “ 就你打零工挣的那仨瓜俩枣,还好意思提!”
“ 为啥不提,我赚的也不比你少,现在要离婚了,财产必须一人一半。” “ 你做梦!”
……
“ 如果吵架有用的话,你们的问题不早就解决了嘛,都冷静冷静。今天,咱们有啥事解决啥事,大家好聚好散,谁也别说那不中听的了!”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婚调委)的于大姐几句简单有力的话让火药味十足的场面平静了下来。
另辟蹊径“ 出奇招”,“ 冷处理” 发挥“ 热效应”
据了解,因为财产分割问题,小王和小丽的离婚纠纷已经僵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几年前,经人介绍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美好的婚后生活并没有如期而至,本就不牢固的感情基石在日复一日的指责、谩骂、争吵和漠不关心中冰消瓦解,最终双方对簿公堂。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的法官赵婧曾推心置腹地和小王、小丽聊过两次,也已经做通小王的工作,在财产分割上可以做适度让步,但是小丽却一直固执己见,坚决不分给小王一分一厘。这次,赵婧邀请婚调委的于大姐一起到他俩家中,就是要解决这个关键症结。
“ 虽然我俩要离婚了,但是我也不想闹得太难看,只要她的要求合情合理,我都接受。” 小王率先表态。
“ 从结婚到现在他就没有个正经工作,每次和同事聊起老公的工作,我都不好意思说他就是个打零工的。高低我也是个医院的护士,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身份的,他当初能找上我可真是烧高香了!” 小丽继续说道,“ 我每个月工资准时到账,他挣的那点钱怎么和我比呀,根本就不配跟我谈分钱!”
眼看小丽越说越激动,小王也越来越沮丧。就在大家感觉案子已经没有突破口的时候,于大
姐却突然“ 剑走偏锋”,用了出乎意料的“ 一招”。
本来和颜悦色的于大姐脸色突然沉了下来,严肃地对小丽说: “ 我做妇联工作多少年了,婚姻家庭的事看了没有几千个也有几百个,几句话我就知道这人的人品怎么样。小王刚才的表态,我一听就是个善良有格局的人。倒是你,一点不考虑曾经的感情,口无遮拦就把别人贬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人家的付出。你是有固定工作,但是你摸着良心想想,你自己对婚姻、对家庭,就百分之百完美了吗?”
“ 你刚才说的每句话,就是反反复复拿自己的一个长处去对比别人的不足,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如果不打破对自己的‘ 滤镜’ ,我真担心你接下来生活是什么样的。”
听着于大姐有些“ 带刺” 的发言,赵婧捏了把冷汗,生怕再次激怒小丽,无功而返。
没想到,小丽听完于大姐的话,原本有些跋扈的气势沉了下来。她低下头沉默了一会,似乎
在思索着什么,然后平静地对大家说:“ 他确实也不容易,咱们沟通一下财产分割细节吧。”
这场持续日久的离婚财产分割纠纷就这样被圆满化解了。
赵婧问于大姐:“ 用这样的‘ 猛药’ 你不怕适得其反吗?”
第 1 页 共 2 页
于大姐解释说:“ 针对这样的案例,就是要敲醒‘ 高高在上’ 的当事人,把她拉回现实,面对事实,日子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过得舒心幸福。”
听了于大姐的话,赵婧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新城区法院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