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妇女报/2025 年/6 月/26 日/第 006 版特别报道
邓小平之女邓榕回忆父母亲的言传身教:
到实践中锻炼,为国家作贡献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在中国共产X 104 周年诞辰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不仅以高瞻远瞩的智慧,为中国的改革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留下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其家风更是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滋养和激励着一代代后人。邓小平同志的家风,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熔铸了共产X人的高尚品格。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位伟人的家风风范。,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 更新
“ 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是与整个世纪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一代人,是书写历史与创造历史的一代人,是把毕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人⋯ ⋯ ” 翻开《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 》这本书的扉页,邓小平之女邓榕以细腻笔触,真挚的情感勾勒出革命先辈们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画面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父亲的经历是那一代革命者的缩影,他们投身枪林弹雨,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用鲜血与汗水为新中国奠基。我书写的不仅是父亲的故事,更是对那代人崇高精神的礼赞。 ” 邓榕谈道,整整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写了父亲的前半生,父亲的一生经历太丰富了⋯⋯
无数个深夜,父亲的音容笑貌在邓榕脑海里回荡,有关父亲的点点滴滴像一幅水墨画在脑海
中铺展开来⋯⋯
矢志不渝,为祖国和人民奋斗引航
巴山蜀水,人杰地灵。1904 年 8 月 22 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现为广安市广安区)协兴乡牌坊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不满 5 岁时,邓小平便在私塾开启学习之旅,研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他天赋异禀,记忆力超群,不出一年,对这些启蒙读物便能倒背如流。
邓榕回忆父亲时,首先提及的便是他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从私塾到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从广安县中学堂到法国勤工俭学,再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邓小平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在此过程中,他接触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立下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宏伟志向。
1922 年,邓小平在法国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X(次年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正式转入中国共产X。自此,他始终秉持共产X人的风范,历经沧桑却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为X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长达 70 余载。
“ 父亲的一生与中国共产X、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相连,与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的历史进程休戚与共, 与中华民族抗争、 独立、 振兴的伟大征程息息相关。”邓榕感慨道。
“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我的生命是属于X、属于国家的。”
“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
这些话语铿锵有力,饱含着邓小平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深情。每一句都让邓榕深切感受到父
第 1 页 共 4 页
亲对X、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
“ 无论处于何种时期,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父亲始终将X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人民的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 邓榕说,这份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让她对父亲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在邓榕的记忆中,她曾随父亲走过祖国的许多地方,并用相机记录下父亲的珍贵瞬间。这些
照片,见证了父亲对人民的深情厚谊。
1992 年,邓榕陪同父亲前往广东,在新建的皇岗口岸大桥远眺香港。彼时,皇岗口岸刚刚落成,与 8 年前简陋的文锦渡口岸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次行程中,父亲的诸多言论后来被整理成著名的南方谈话。当时,香港回归大局已定,1997 年日益临近,这是父亲在为解决香港问题倾注大量心血后的再次眺望。邓榕看到父亲眼中满是深情与信心,状态极佳。
“ 父亲曾多次向香港友人表示,希望 1997 年能踏上香港的土地,即便坐着轮椅也心甘情愿,足见他对香港的深切热爱。然而,这个心愿最终未能实现。” 邓榕回忆起此事,不禁眼眶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