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公众号和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获得可编辑复制的w ord版,请关注公众号,进入文稿理 论 探 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
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陶志勇
(中华全国总工会,北京 100865)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的根本遵循。 关于这一重要论述的研究阐释很多, 但大多是对其基本内涵的概括提炼。 本文从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对重要论述进行系统阐释, 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重要论述蕴含人民创造历史、 劳动开创未来的唯物史观,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政治立场,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自信自立, 高举维护职工权益旗帜的责任担当, 增强工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系统观念,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的新境界。
[关键词]工人阶级;工会工作;重要论述;世界观;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D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008(2023)02-0017-13 DOI:10.19434/j.cnki.hyj.2023.02.006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的观点,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一个内容广博、思想深刻、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下简称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
法,推动重要论述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
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绪论:习近平总书记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典范
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高度重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了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反复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收稿日期] 2023-02-01
[作者简介] 陶志勇, 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副主任、 一级巡视员, 研究方向: 劳动关系、 工会理论。
工会理论研究 2023 年第 2 期 17
公众号和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获得可编辑复制的w ord版,请关注公众号,进入文稿理 论 探 讨
从2012年10月到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其中有4次学习(2013年12月3日①、2015年1月23日②、2015年11月23日③和2017年9月29日④)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以及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⑤ 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⑥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做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思想在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领域的集中具体呈现。深入研究阐释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精髓要义的理解,有助于推动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夯实工会工作的群众基础。
二、重要论述蕴含人民创造历史、
劳动开创未来的唯物史观
劳动的观点是唯物史观首要的和基本的
① 2013年12月3日, 习近平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
法论。
② 2015年1月23日, 习近平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 主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
法论。
③ 2015年11月23日, 习近平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 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
理和方法论。
④ 2017年9月29日, 习近平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 主题是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
影响。
⑤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载 《求是》 , 2019年第1期, 第4—8页。
⑥ 2018年4月23日, 习近平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 主题是 《共产党宣言》 及其时代意义。
18 工会理论研究 2023 年第 2 期
公众号和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获得可编辑复制的w ord版,请关注公众号,进入文稿理 论 探 讨
观点。劳动与社会的历史浑然一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命题。马克思不仅赋予了劳动的承担者——人——以主体地位,还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方面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最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继承了这些理论思想,同时融入了中国元素,体现了时代特点,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
(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
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习近平深刻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人类社会历史的层面,他强调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①“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②“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③“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④
从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
设的层面,习近平强调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⑤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勤劳”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生活和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⑥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⑦他强调:“说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⑧他反复告诫,一个民族,如果劳动者、劳动创造没有地位,是没有前途的,现在强大的是要衰落的,现在仍然在发展爬坡的是爬不上去的、是没有希望的。
从个人成长和生活的层面,他强调指出,“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
①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第2—3页。
②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 劳动模范、 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8—9页。③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 载 《人民日报》 , 2013年4月29日。
④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第2—3页。
⑤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 载 《人民日报》 , 2013年4月29日。
⑥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第3页。
⑦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第2—3页。
⑧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 劳动模范、 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9页。
工会理论研究 2023 年第 2 期 19
公众号和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获得可编辑复制的w ord版,请关注公众号,进入文稿理 论 探 讨
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①“现在,党和国家事业空间很大,只要有志气有闯劲,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②同时,他严肃指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二)积极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无论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关系,还是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的关系,都体现出辩证统一的思想。他反复强调:“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③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强调了新时代需要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他深刻指出:“实现中国梦,最终要靠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天上不会掉馅饼!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不要养成贪吃懒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
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④他多次强调要崇尚诚实劳动,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极力主张创造性劳动,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他明确提出,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辛勤劳动是苦干、诚实劳动是实干、创造性劳动是巧干,但仅有这些还不够。习近平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⑤并深情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⑥幸福劳动构成了建设人类美好生活的总体性认识。他在论述美好生活时,引用了恩格斯概括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的一段重要论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⑦正因如此,他多次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⑧
(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①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 载 《人民日报》 , 2013年4月29日。
②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 劳动模范、 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第9页。
③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第5页。
④ 《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 , 载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24日。⑤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第46页。
⑥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参见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 北京: 中央
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第70页。
⑦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https://www.ccps.ov.cn/xxsxk/ys/201812/
t20181216_125693.shtm, 访问时间: 2023年1月18日。
⑧ 《光荣属于劳动者, 幸福属于劳动者》 , 载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6日。
20 工会理论研究 2023 年第 2 期
公众号和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获得可编辑复制的w ord版,请关注公众号,进入文稿理 论 探 讨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劳动在实践中必然会有精神层面上的凝聚,这就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在劳动者身上体现出来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习近平十分重视劳动的价值引领作用,多次在重要会议、重要场合热情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2013年4月28日,他在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指出:“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他担任党的总书记以后,首次对劳模精神的内涵加以阐释,并对其时代意义进行褒扬和升华。2014年4月30日,他在乌鲁木齐接见劳模先进人物代表时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弘扬劳动精神,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这是他首次提出“劳动精神”这一重要的创新性概念。2016年4月26日,他在安徽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模、青年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这是他首次提出“工匠精神”这一概念,工匠精神由此焕发出新的时代之光。2018年10月29日,他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体现在他们身上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这是他首次将“三大精神”并列,把劳动的价值引领提至一个新的高
度。2020年11月24日,他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是他首次对“三大精神”的内涵进行全面、系统、透彻的阐释,标志着党对“三大精神”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劳动的尊崇、对劳动者的礼赞、对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的褒扬、对劳动价值的充分肯定,具有重大的政治号召、理论指引和实践导向意义。
三、重要论述蕴含全心全意依靠工
人阶级的政治立场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重要论断。此后,历届党的领导人都重申了这一方针。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国家、工人阶级和工会的性质地位出发,充分肯定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国家领导阶级的重要地位,并运用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中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进行了系统阐述,把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理解与认识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解决认
识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
习近平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这是我
工会理论研究 2023 年第 2 期 21
公众号和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获得可编辑复制的w ord版,请关注公众号,进入文稿理 论 探 讨
们党的一个突出政治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点。他运用辩证思维,从认识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依靠方针”进行了发展创新。①
一方面,他极力澄清了社会上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并通过正反对比的辩证思维,深刻指出了新时代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针对当时社会上对工人阶级的某些错误认识和非议,他着重强调:“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②
另一方面,针对当时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他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
面,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③他亲自部署推动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就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
同时,他还就如何壮大工人阶级队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人阶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农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全社会一定要关心关爱农民工,要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引导,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他要求各级党委站在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④他对工人阶级寄予厚望,号召“我国工人阶级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要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⑤
(二)工人阶级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① 陶志勇:《新时代劳动观》 , 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年版, 第86页。
②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 第2—3页。
③ 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 第2—3页。
④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新华社北京2020年11月24日电。⑤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 载 《人民日报》 , 2013年4月29日。
22 工会理论研究 2023 年第 2 期
公众号和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获得可编辑复制的w ord版,请关注公众号,进入文稿理 论 探 讨
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2013年4月28日,他首次强调了工人阶级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① 2013年10月23日,他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明确提出,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工会要牢牢抓住这个主题,团结职工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工会工作必须放在这个大目标下来谋划和推进。2015年4月28日,他再次强调:“我国工人阶级从来都具有走在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我国工人运动从来都同党的中心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② 2015年7月6日,他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先进性,必须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
(三)产业工人是主体力量、中坚力
量、骨干力量、有生力量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一个重要抓手,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一项开创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