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工人日报/2024 年/1 月/4 日/第 002 版工会新闻
山东省冶金工会构建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于一体的产业工人赋
能体系——
“ 四链融合” 促“ 产改”
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吉翔 魏丹丹
最近,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特钢事业部拉钢工石荣民成为工友关注的焦点——他带队完成的创新项目获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特等奖和 100 万元奖金。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草根发明家,石荣民坦言自己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受益者。
近年来,山东省冶金工会围绕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创新创效、职业发展、服务保障 5 项内容,构建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 四链融合” 的产业工人赋能体系,不断推动“ 产改”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紧扣产业链,拓展教育链
2023 年 5 月 22 日,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工匠学院在滨州职业学院成立。这是山东省冶金工会紧扣产业链,拓展教育链的举措之一。
山东省总工会二级巡视员、省冶金工会主席刁维强介绍,省冶金工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工匠学院和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让教育链根植产业链。省冶金工会牵头建设了适应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省级行业工匠学院和区域性工匠学院,辐射带动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统筹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目前已有 4 家山东冶金工匠学院在职业院校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培训中心建立。
与此同时,通过搭建一系列合作交流平台,工匠学院与创新工作室联盟实现人才共享、优势互补、难题互助,工匠学院的导师多由创新工作室联盟中的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并将创新工作室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供学员进行实训学习。
厚植教育链,做优人才链
“ 徐老师不仅教我电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传授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我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 徐方成和徐蕾是济南钢铁集团城市矿产公司的一对师徒,两人共同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