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5 月/17 日/第 001 版
中国共产X是中国青年运动最好的领导者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央团校(中国青年ZZ学院)研究员 胡献忠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他寄语青年,要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中国青年自五四运动登上历史舞台以来,始终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发挥着重要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这种特定的历史性行动不是完全靠自发实现的,而是在先进的新型政X——中国共产X领导下完成的。百年来,中国共产X的历史使命与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相互激荡,X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在社会变革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始终提倡青年要保持永久奋斗的精神,一代代青年始终高度认同中国共产X的领导,而中国共青团在其中的宣传、组织与动员成为重要的桥梁纽带。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X是中国青年运动最好的领导者。
中国共产X的初心使命与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相互激荡
青年在成长中体现出的种种特点,决定了其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青年群体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不同ZZ力量的走势。诚如恽代英所论: “ 我们常说青年是革命的力量。因为青年的感情丰富,气性刚烈,他们不知道隐忍羞辱,他们不知道躲避危险。所以他们见到应当革命,便会勇猛的为革命而奋斗。” 青年“ 跟谁走”,未来就属于谁,这是中外ZZ发展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1919 年,由青年学生率先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X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爆发这一年,陈独秀 40 岁、李大钊 30 岁,这是两位重量级导师。在各地比较活跃的五四人物中,毛泽东 26 岁,邓中夏 25 岁,恽代英、蔡和森 24 岁,周恩来、张太雷 21岁,瞿秋白 20 岁,赵世炎 18 岁。这些初步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知识分子,大多参与了中国共产X的创建,后来他们成为X的重要骨干。
我们再来看 1921 年中国共产X第一次代表大会 13 名代表的构成,其中 7 位有着海外留学经历,4 位与北京大学有缘。平均年龄只有 27.8 岁,25 岁以下的占到一半,大多是有见识、有思想的青年才俊。当时全国 58 名X员(X的早期组织成员) ,大多是经过五四洗礼的青年知识分子。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X一开始就是一个充满青春朝气、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政X。
因此可以说,先进青年的觉醒推动了中国共产X的诞生,而X的成立又促进了更多青年的觉醒。中国共产X是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而诞生的,中国共产X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X人,大多数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加入了X组织,并为X和人民奋斗终身。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X能够从只有 50 多名X员的小X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大X,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X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一大批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中国青年运动是X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X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在社会变革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青年总是引领风气之先的,是现实世界最具创新创造精神的力量。在青年运动的舞台上,青年是充满激情与想象的自觉的行动者和创造者。青年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从中国共产X的创始人,到新中国成立后X的历届领导人,无一不赞美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青春、关爱青年,无一不重视青年在变革社会中的先锋作用,无一不关注、推动青年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共产X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青年驰骋思想的天空更加浩瀚,青年实践创新的舞台更加广阔,青年塑造人生的机会更为丰富,青年建功立业的条件更为有利。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青年族群一直是成人社会的附属物。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后来“ 相约建X” 并成为X的早期领导人的陈独秀、李大钊,在这一运动中发现了青年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他们不遗余力地赞美青春的力量。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讲道:“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他进而设计出“ 新青年” 的六条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李大钊常常把“ 青春”“ 青年” 比喻成未来的国家。他高调赞扬青年之精神:“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 困难’ 之字,青年之口头,无‘ 障碍’ 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激情呼吁青年要“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伟大的实践者和开国领袖,对变革社会的推动力量感受最为深刻。在他看来,青年是“ 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五四以来,中国青年“ 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称赞“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 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业,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他还形象地把青年比作“ 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在开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航道的历史关头,邓小平明确指出: “ 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为了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江泽民一再强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 胡锦涛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