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青年报/2024 年/3 月/18 日/第 001 版
积极打造青年科技创新的实践育人平台
江苏共青团:让校园科创之火成燎原之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实习生 陆地
进入学校重点实验室学习后,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生陈秀做了大量研究。4 年后,在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陈秀在这里的学习开花结果,以他为主力的团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2023 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奖。
陈秀的故事是江苏高校团组织这些年来推动创新创业创效的缩影。近年来,团江苏省委按照江苏省委部署要求,深刻理解把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要求,聚力服务青年科技创新,借“挑战杯”竞赛之势,鼓励青年勇攀科技高峰,积极打造青年科技创新的实践育人平台,为推动江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青春力量。
前不久,第十九届“挑战杯”2024 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正式启动。激励青年敢闯能创
站在“挑战杯”特等奖的领奖台上,来自扬州大学的本科生司徒博毅有种说不出的激动。3年前,司徒博毅还只是一个“科研小白” 。该校实行双导师制度,一位导师负责学业,一位导师负责科创。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联系了科创导师,没想到还有不少同学对科研感兴趣。
在导师的动员组织下,一群本科生围在一张桌子前,放开去想选题、读文献、做实验。
“导师常常夸我们本科生脑洞大开,奇奇怪怪的点子比较多,思维也比较跳跃,一起讨论说
不定能迸发出全新的研究想法。 ” 司徒博毅笑道。
通过前期的查阅和讨论, 几名同学发现 “动态尺度” 这一领域还存在一定研究空白, 值得 “大做文章” 。随后,他们正式成立科研团队,开展动态共价界面的大面积实现机制与技术研究。
研究初期的路并不好走。 “我们的实验离不开超算服务器。 ”司徒博毅记得很清楚, “当时本科生没有服务器,一直都是跟研究生共用。 ”
平时课业繁重,再加上白天服务器一直被占着,他们索性定了个凌晨两三点的闹钟,一到点就从床上爬起来,在服务器上提交计算任务。后来,老师们发现了这群很有冲劲的年轻人,便给他们配备了独立的服务器。
“学校历来重视科研实践的‘传帮带’ ,项目团队已走过三代本科生,从一开始的几个人,目前已发展到将近 20 人。 ”司徒博毅介绍, “师兄师姐经常带着师弟师妹们一起探讨问题、分享心得。 ”扬州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筑了双创育人创新体系。
近年来,团江苏省委紧扣为X育人职责,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全省高校普遍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 ,建设 1898 个学生科创社团,广泛开展“科技文化节” “科创大讲堂”等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引领更多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激发科创报国热情。
在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中,江苏高校在国赛主体赛及“揭榜挂帅”等专项赛中共有 352件作品获奖,其中最高等次奖项 64 件。
引导青年科研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