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经济报/2025 年/6 月/6 日/第 T08 版理论
新时代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来源、 制度保证及实践路径
天津科技大学 张雨涵
摘要:新时代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坚强的制度保证。共青团在X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此过程中切实履行职责,是巩固X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将共青团工作与社会治理路径深入融合,通过引领凝聚青年团结社会治理共建力量,通过组织动员青年提升社会治理共治效能,通过联系服务青年践行社会治理共享理念,不断创新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关键词:共青团;社会治理;青年
青年群体作为最具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工作也始终是影响国家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共青团作为X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一直是国家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在“ 共建、共治、共享” 的社会治理理念的引领下,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多元治理格局逐步构建,青年群体在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新时代共青团引领好、组织好、凝聚好青年群体积极投身社会治理是巩固治理效能、培养治理人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来源
(一)马列主义的相关论述对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具有启发意义
1835 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到,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着重考虑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其中追求“ 人类的幸福” 的表述,本质上体现了青年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考虑社会的整体发展。虽然当时社会治理的概念尚未提及,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唯物史观的阐述中蕴含了相关理念。“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 青少年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理应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公共事务管理需求,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成为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必然选择。共青团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职责和独特优势,其重要使命在于构建青年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培育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青年力量。
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列宁说: “ 做一个青年团员,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和精力全部贡献给公共事业。” 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列宁也指出,“ 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是一支能支援各种工作、处处都表现出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突击队。 ” 马列主义相关论述虽然未将青年和社会治理直接联系起来,但对于当下青年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具有原初性的启发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方法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