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华工商时报/2024 年/1 月/24 日/第 008 版光彩公益
荆门市工商联“六大行动”助力“万企兴万村”
截至 2023 年 12 月,参与民营企业达 469 家,共结对帮扶 503 个村,兴办产
业项目 472 个
本报记者 吴浩 通讯员 王家荣
湖北省荆门市工商联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展“六大行动” ,扎实推动“万企兴万村”走深走实,大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取得良好成效。
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参与民营企业达 469 家,共结对帮扶 503 个村,兴办产业项目 472 个,投入资金 101 亿元。
精准施策
开展重点示范村结对帮扶
荆门市工商联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夯实民营企业与脱贫村利益联结机制。根据湖北省统一部署,荆门市工商联从脱贫村、红色美丽示范村、集体经济绿色发展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含历史文化名村)中优选出 80 个重点示范村,分类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商会组织与重点示范村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同时,引导民营企业把转型升级的着眼点与农村产业发展的需求点有机融合,立足农村自然人文资源,用好用足产业帮扶政策,促使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经济振兴。
掇刀区团林镇凡桥村是全市 210 个脱贫村之一。菲朗农业科技(湖北)有限公司与该村结对后,流转土地 60 亩,从事以桑黄和灵芝为代表的珍贵中草药材以及特色芳香植物的种植、加工等。先后收获桑黄 200 余公斤,特色植物 1.63 万公斤,实现产值约 100 万元。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公司还为当地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先后吸纳 800 人次务工,人工薪资累计 136 万元,帮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真抓实干
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升级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荆门市工商联以产业帮扶为重点,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产业造血”方面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特色产业,逐步建立起村级组织经济支柱。
钟祥农青园艺有限公司在大柴湖开发区的罗城、断山口、红升等村流转土地 4100 多亩,建成连栋智能温室 90 万平方米,花卉种苗组培工厂 3000 平方米,包括配套基础设施在内的总投资规模达 6 亿元左右。
主要生产白掌、红掌、凤梨、竹竽等 4 大系列 100 多个花卉品种,年产各类盆花 1500 多万盆、花卉种苗 3000 多万株,年均产值在 1.8 亿元左右。基本形成了从种苗组培到种苗繁育、成品花生产、销售物流的全产业链。花卉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各大中城市一级市场,其中凤梨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 40%左右。公司常年吸纳近 600 名当地群众就地务工,年人均收入在 3 万元左右。农青园艺所在的罗城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特色产业亿元村”。
典型示范
实施实验项目培育行动
第 1 页 共 3 页

荆门市工商联启动“万企兴万村”实验项目认定和推荐工作,大力开展实验项目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对产业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社会影响好的实验项目和基地,分别由市、县行动领导小组考核认定后挂牌展示,予以重点联系和指导,其中特别优秀的,积极向全国、全省推介,为民营企业提供学习借鉴。
据悉,全市有 2 个项目被认定为湖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47 个项目被认定为荆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实验项目,增强了民营企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泰康保险集团以“文旅+”在京山市杨集镇双墩村打造全省“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以乡情为纽带吸引企业家反哺家乡建设京山农场,构建“生态餐饮住宿+米酒酿制加工+生态农业+现代旅游”发展模式,自 2021 年 9 月投入运营以来,吸引游客近 7 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 2000 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 200 余个,带动村民年增收 500 余万元。2023 年 4 月,京山农场被认定为省“万企兴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