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政府采购报/2022 年/6 月/17 日/第 001 版
多地巧出“ 妙手” 全力助企纾困
——全国各地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综述
本报记者 张舒慧
“ 本手、妙手、俗手,都不如疫情的无从下手。” 一位企业老板借由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向记者吐露心声。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像他们公司一样的中小企业都不堪重负,面临着“ 生死存亡” 的问题。“ 如何活下去” 成了不少企业的“ 每日一问”,而“ 如何助企纾困” 也成了全国各级财政部门的“ 吾日三省”。
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政策功能之一的政府采购,更是被寄予厚望。5 月底,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明确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具体措施,包括上调价格评审优惠幅度、提高政府采购工程预留份额等,为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 雪中送炭”。
对此,全国多地财政部门积极响应,结合新出台的《通知》,立足“ 本手”、巧出“ 妙手”,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记者梳理发现,截至发稿,全国大部分省市财政部门都结合当地实际就落实《通知》作了相关部署。
留“ 蛋糕” 减“ 包袱” 发“ 红包”
在价格评审优惠力度方面,多地明确在《通知》规定的幅度内合理确定价格评审优惠比例。如,重庆、广东、云南等地提出,由采购人根据项目特点、市场调查情况、竞争程度、利润率等情况,在规定的幅度内自主确定价格扣除比例,避免搞“ 一刀切”,将所有的政府采购项目统一固定为同一扣除比例。另外,北京要求在国家规定的价格扣除优惠和评审优惠幅度内,鼓励采购人结合采购标的相关行业平均利润率、市场竞争状况等从高选择价格扣除比例和评审优惠幅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在预留采购份额方面,记者注意到,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去年就已将为中小企业预留的采购份额从《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规定的 30%以上提升至 40%以上,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从不低于 60%调高至不低于 70%。《通知》出台后,多地选择将政策进一步细化,为中小企业留出更大块儿的“ 专享蛋糕”。例如,北京明确超过 200 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 400 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市区各预算单位应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 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 70%。
为了让更多中小企业尝到政府采购这块“ 大蛋糕”,各地财政部门“ 各显神通”,多举措降低政府采购市场准入门槛。
湖南明确提出,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中小企业只要提供承诺函或者信用担保就可以参加该省的政府采购活动,不需要缴纳投标保证金、提供财务状况、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等资格证明材料。采购人、代理机构也不得将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等作为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和评分项。浙江鼓励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和专业领域合理划分采购包,积极扩大联合体投标、大企业分包,将适宜由中小企业承接的部分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预留给中小企业,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门槛。
此外,如何让中小企业抛开投标成本压力“ 轻装上阵” 也一直是各地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重庆、四川等地鼓励以电子采购文件替代纸质采购文件,对中小企业免费提供采购文件。浙江、四川、吉林等地鼓励采购人免收供应商履约保证金。对确需依法收取保证金的,浙江要求最高比例由不超过合同金额的